# [[善导大师]]
## 1. 概述
**[[善导大师]]**(Master Shandao,613–681 年),[[唐代]]高僧,中国**净土宗**的实际创立者(二祖)。
虽然善导的主要活动中心在长安(光明寺)和洛阳(龙门石窟奉先寺监造),但他对[[唐代]]净土信仰的推广具有**普世性**的影响。[[天龙山]]作为北都名胜,其弥陀信仰和净土变相的流行,必然受到了善导“念佛往生”思想的辐射。他所倡导的“指方立相”(指向西方,建立形象)的观想方法,直接推动了净土艺术的繁荣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净土教义
* **他力本愿**:善导强调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(他力),只需称名念佛,凡夫皆可往生极乐世界。这种简便易行的法门,极大地普及了[[佛教]]。
* **光明主义**:善导被称为“光明和尚”,据说他口念一声佛号,便有一道光明瑞相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净土变相
* **西方净土**:[[天龙山]][[唐代]]洞窟中,常有西方三圣(阿弥陀佛、观音、大势至)的组合,以及描绘极乐世界楼阁、宝池的浮雕或壁画痕迹。这些都是善导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中描述场景的视觉化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光明的视觉化
* **背光设计**:[[唐代]][[天龙山]]佛像的背光设计极为精彩,多采用火焰纹、流云纹,并饰以[[飞天]]。这可能是为了模拟善导所描述的**“佛光普照”**的视觉效果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凡夫入报
* **九品往生**:善导主张凡夫也能往生报土。这在图像上表现为,[[供养人]](凡夫)的形象在画面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,他们虔诚地跪在佛前,期待着莲花化生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传送门开启者”
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战术体系中,善导一系的僧侣是**“传送门开启者 (Portal Openers)”**。
* **白道护送 (The White Path)**
* **设定**:基于善导著名的**“二河白道喻”**。
* **技能**:在水(贪欲)火(嗔恚)二河交织的战场上,召唤出一条狭窄但绝对安全的**“白道”**(光桥)。友军在白道上移动速度加倍,且免疫两侧的伤害。
* **光明信标**
* **设定**:[[善导大师]]能发出高强度的**“念佛波”**。
* **效果**:作为**归航信标**,引导迷失在[[[壁画梦界]]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壁画梦界]].md)或[[[永夜星都]]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永夜星都]].md)的灵魂,瞬间传送回“西方极乐”安全区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Pas, Julian F. (1995). *Visions of Sukhavati: Shan-tao's Commentary on the Kuan Wu-Liang-Shou-Fo Ching*.
* 冢本善隆. *中国净土教史研究*.
* 汪悦. *[[善导大师]]研究*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信仰的平民化与图像化
[[善导大师]]的历史贡献在于将深奥的佛理**平民化**和**图像化**。
他不仅是一位神学家,更是一位杰出的**艺术指导**(Art Director)。他亲自绘制净土变相三百余壁,将抽象的“极乐世界”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**虚拟现实**(VR)。[[天龙山]]的净土造像,正是这种“善导模式”在地方石窟的投影。它告诉我们,在[[唐代]],信仰的传播是与其视觉形象的构建同步进行的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极乐净土]]
* [[光明与黑暗二元对立]] (对比)
* [[凌空飞升]]
* [[唐代盛极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