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“[[圣寿寺]]” (Shengshou Temple)
## 1. 概述
**“[[圣寿寺]]”**(Shengshou Temple)是[[天龙山石窟寺]]院在**宋代以后**的官方定名。虽然其前身可追溯至[[北齐]]的“[[天龙寺]]”,但“圣寿”这一名称的确立,标志着该寺院性质的重大转变——从[[北齐]]皇室的私家家庙,转变为向宋明封建皇权表示臣服与祝祷的**官办寺院**。这一名称见证了[[天龙山]][[佛教]]在[[宋元明]]清时期的延续与变迁,是研究中国[[佛教]]**“祝圣文化”**的重要案例。

*(示意图:通往圣寿寺的古石阶,来源:Wikimedia Commons)*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更名背景
- **[[北汉]]遗恨**:[[天龙山]]曾是[[北汉]]皇室(刘氏)的龙兴之地。[[979年]][[宋太宗]]灭[[北汉]]后,为了压制[[晋阳]]的“龙气”,对当地地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(如削平系舟山)。
- **宋代确立**:据[[太平兴国四年]]([[979年]])及后续碑刻记载,为消除前朝政治印记,同时表达对大宋皇帝的忠诚,寺院易名为**“[[圣寿寺]]”**。意为**“祝融圣寿,皇图永固”**。
- **明代沿袭**:明代中叶(成化、[[万历年间]]),[[晋王府]]资助重修[[天龙山]],继续沿用“[[圣寿寺]]”之名,并将其规格提升,使其成为[[太原]]地区重要的藩王香火院(Guo, 2010)。
### 2.2 历史兴衰
- **金元战火**:金元交替之际,[[太原]]地区遭受兵灾,[[圣寿寺]]一度荒废。
- **明代中兴**:在[[古谭禅师]]及其弟子范得虚等人的努力下,[[圣寿寺]]在明代迎来了第二次建设高潮,现存的多数碑刻与遗址格局即定型于此时。
- **[[民国]]焚毁**:1947年,[[圣寿寺]]主体建筑毁于战火,仅存基址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寺窟格局
- **寺在中央,窟列两翼**:[[圣寿寺]]位于[[天龙山]]腰的开阔台地上,[[东峰]]石窟(1-8窟)与[[西峰]]石窟(9-21窟)如同两翼般护卫在侧。这种布局体现了**“主次分明、众星捧月”**的空间秩序。
- **中轴线**:遗址显示,明代[[圣寿寺]]拥有完整的中轴线,依次为山门([[天王]]殿)、大雄宝殿、法堂(或[[千佛]]楼)。两侧配有钟鼓楼、伽蓝殿、祖师殿及[[僧舍]]。
### 3.2 遗物考证
- **蟠龙松**:寺前现存著名的古松,盘曲如龙,虽名为自然景观,实则被赋予了“[[天龙护法]]”的文化意义。
- **石构件**:遗址散落的石柱础雕刻精美,多为覆盆莲花式,显示了[[唐]]宋遗风。
## 4. 技法细节:官式建筑风格
- **[[斗拱]]规制**:从现存照片及残件推测,明代[[圣寿寺]]大殿采用了典型的**明清官式[[斗拱]]**,出檐深远,结构严整。
- **屋顶形式**:多为**歇山顶**或**硬山顶**,覆盖琉璃瓦([[晋王府]]捐资),等级较高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祝圣符号
- **[[龙纹]]碑额**:寺内保存的明代碑刻,碑额多雕刻**“二龙戏珠”**,这是皇家或藩王赞助的直接象征。
- **万岁牌位**:在大殿供奉的牌位中,必设“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”的龙牌。这表明“[[圣寿寺]]”的首要功能是**政治效忠**,其次才是宗教修行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: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
结合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/OBSIDIAN/Shang/量量大电影/3. 七大地域/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:
- **圣寿中枢(The Sanctum of Longevity)**:在幻想世界中,[[圣寿寺]]是整个防御体系的**指挥中心**。
- **皇气镇压**:由于历代皇帝的敕封与祝祷,寺内积聚了高密度的**“帝王龙气”**(Imperial Aura)。这种金色能量场对黑暗生物具有天然的灼烧效果。低等魔物甚至无法靠近寺门百步之内。
- **时间锚点**:“圣寿”不仅是名字,更是一道法术。在寺院地基下埋藏着**“时间定桩”**,它能减缓圣寿法苑内的时间流逝。在这里修行的高僧,寿命是外界的三倍,从而保证了传承的连续性。
- **蟠龙松的真身**:那棵古松实际上是一条**被封印的木龙**。当寺院遭遇灭顶之灾时,方丈可解开禁制,木龙将腾空而起,化作巨大的生物兵器。
## 7. 参考文献
- Guo, H. (2010). *Ming Dai Shanxi Fojiao Yanjiu* [Study on Buddhism in Shanxi during the Ming Dynasty]. Beijing: Zongjiao Wenhua Chubanshe.
- Brook, T. (1993). *Praying for Power: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-Ming China*.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
-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. (2000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文物出版社.
## 8. 知识库链接
- [[天龙寺]]
- [[《圣寿寺碑》]]
- [[古谭禅师]]
- [[刘继元]]
- [[天龙山石窟历史编年史]]
- [[圣寿法苑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