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孔子]]
## 1. 概述
**[[孔子]]**(Confucius),儒家学派创始人,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圣先师。
虽然[[天龙山]]是[[佛教]]石窟,但[[孔子]]的影响力无处不在。在[[中古时期]]**“[[三教合一]]”**(儒释道融合)的大背景下,儒家的伦理道德(特别是忠孝观念)深刻地渗透进了[[佛教]]的教义和造像实践中。[[天龙山]]的许多[[供养人]],既是虔诚的[[佛教]]徒,也是深受儒家教育的士大夫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儒佛论争与融合
* **冲突**:早期儒家批评[[佛教]]“无君无父”(出家),不符合[[孝道]]。
* **调和**:[[佛教]]为了在中国立足,积极附会儒家伦理,强调“孝名为戒”,认为[[释迦牟尼]]也是大孝子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[[题记]]中的儒家价值观
* **铭文**:在[[天龙山]]的造像碑铭中,常可见到**“为国祈福”**(忠)、**“追荐父母”**(孝)等典型的儒家措辞。这表明[[供养人]]的造像动机是儒家式的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服饰的汉化
* **[[褒衣博带]]**:北魏至[[北齐]]早期的造像,佛像穿着宽袍大袖的**汉式服装**,这正是儒家士大夫的标准装束。这种形象的改造,是为了消除[[佛教]]的异域感,使其更符合儒家社会的审美规范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[[圣人]]同构
* **类比**:在当时人的观念中,佛陀往往被类比为**“西方的[[孔子]]”**,[[孔子]]被视为**“东土的佛陀”**。两者都是教化众生的**[[圣人]]**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秩序阵营领袖”
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势力设定中,[[孔子]]是**“秩序阵营 (Order Faction)”**的精神领袖。
* **光环技能**
* **名称**:**“仁义礼智信”**。
* **效果**:在[[孔子]](或其雕像/信徒)周围 100 米内,所有**[混乱]**(Chaos)属性的魔法效果减弱 80%。所有友军的**[士气]**(Morale)恒定为最大值,免疫恐惧。
* **特殊道具**
* **名称**:**“春秋笔”**。
* **功能**:可以修改怪物的**“属性描述”**。例如,将“无敌的魔王”修改为“虚弱的魔王”,从而削弱 Boss 的实力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Zürcher, Erik. (1959). *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*.
* Ch'en, Kenneth. (1964). *Buddhism in China: A Historical Survey*.
* 汤用彤. *汉魏两晋南[[北朝]][[佛教]]史*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结构性的适应
[[佛教]]在中国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儒家**结构性的适应**(Structural Adaptation)。
[[天龙山石窟]]不仅是[[佛教]]的圣地,也是**儒家伦理的宣教场**。通过将“孝亲”和“忠君”纳入造像功德,[[佛教]]成功地将自己嵌入了中国社会的宗法结构中,从而获得了合法的生存空间。[[孔子]]的[[幽灵]],始终徘徊在佛陀的莲座之下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中国传统孝道]]
* [[圣人]]
* [[老子]]
* [[三教合一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