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孝道]]
## 1. 概述
**[[孝道]]**(Filial Piety)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,也是[[佛教中国化]]的重要切入点。
在[[天龙山石窟]],**“为父母造像”**是绝大多数[[供养人]]开窟造像的最主要动机。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,他们耗费巨资雕刻佛像,其首要目的往往是将这份巨大的功德回向给已故或健在的父母,祈求他们往生净土或福寿绵长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父母恩重难报经
* **伪经**:为了迎合中国人的[[孝道]]观念,[[唐代]]流行了许多强调[[孝道]]的“伪经”(如《父母恩重经》)。
* **实践**:[[天龙山]]的许多造像[[题记]]直言不讳地宣称:“以此功德,上报四恩(含父母恩)。”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家族窟
* **聚集**:许多小龛是以**家族**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的。这种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结构,石窟成为了家族成员死后团聚的**“地下宗祠”**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[[供养人]]像
* **长幼有序**:在[[供养人]]行列的浮雕中,人物通常严格按照长幼尊卑的顺序排列,祖父母、父母在前,子孙在后,生动地再现了儒家的**家庭伦理秩序**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目连救母
* **故事画**:虽然[[天龙山]]现存较少,但同时期的[[佛教]]艺术常描绘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,这是[[佛教]][[孝道]]最著名的图像表达,极大地感染了中国信徒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祖灵羁绊”
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角色成长系统中,[[孝道]]转化为**“祖灵羁绊 (Ancestral Bond)”**机制。
* **被动属性**
* **设定**:玩家角色的基础属性(力量、智力等)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等级,还取决于**“家族祠堂”**的建设度。
* **获取**:通过完成“祭祖”任务、修缮先人墓穴(副本),可以积累**“阴德”**(Ancestral Merit)。
* **召唤祖灵**
* **技能**:当阴德积累到一定程度,玩家可以习得**“请神上身”**。
* **效果**:随机召唤一位祖先的英灵附体,获得其生前的特殊能力(如“高祖父的剑术”、“曾祖母的治疗术”)持续 60 秒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Cole, Alan. (1998). *Mothers and Sons in Chinese Buddhism*.
* Teiser, Stephen F. (1988). *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*.
* 邢莉. *中国民俗文化中的[[孝道]]*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功德的代际转移
[[孝道]]在[[佛教]]造像中的体现,本质上是一种**功德的代际转移支付**(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Merit)。
子孙通过消耗现世的财富(造像),生产出精神上的资本(功德),并将其转账给祖先。这种机制不仅解决了[[佛教]]与儒家伦理的冲突,还创造了一个庞大的**“救赎经济”**市场,极大地推动了[[佛教]]艺术的繁荣。[[天龙山石窟]],就是这座巨大的“功德银行”的实体金库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中国传统孝道]]
* [[供养人]]
* [[盂兰盆经]]
* [[中元民俗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