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安禄山]] (An Lushan)
## 1. 概述
**[[安禄山]]**(703年-757年),营州(今辽宁朝阳)人,粟特族(Sogdian)与[[突厥]]混血将领。他是[[唐代]]“[[安史之乱]]”的发动者,也是终结大[[唐]]盛世、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。
在[[天龙山石窟]]的研究语境中,[[安禄山]]具有特殊的意义:
1. **地缘关系**:他长期担任**[[河东节度使]]**(治所在[[太原]]/[[晋阳]]),[[太原]]是他的重要根据地之一。
2. **胡化风格**:他代表的粟特/[[突厥]]文化,深刻影响了[[晚唐]][[天龙山]]造像的审美风格(如[[天王]]像的胡人面孔)。
3. **破坏与转折**:他发动的叛乱直接导致了[[天龙山]]造像活动的衰落与风格的粗犷化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种族与信仰
* **粟特背景**:[[安禄山]]出身昭武九姓中的“安”姓,信奉**[[祆教]]**(Zoroastrianism)。他在军中大量提拔胡人将领,并利用[[祆教]]“光明之神”的身份来凝聚胡族士兵的忠诚。
* **宗教宽容**:尽管信奉[[祆教]],作为[[唐朝]]官员,他也表面支持[[佛教]],曾在[[五台山]]、[[天龙山]]等地布施,试图建立跨宗教的权威。
### 2.2 [[太原]]岁月
* **[[河东节度使]]**:[[安禄山]]身兼三镇节度使,[[河东]]([[太原]])是其中之一。他在[[太原]]经营多年,积蓄了大量的财富和兵器。[[天龙山]]作为[[太原]]近郊的名胜,很可能是他与部将、僧侣进行社交和密谋的场所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“胡貌”[[天王]]像
* **面相特征**:[[天龙山]][[晚唐]]时期的[[天王]]像,面部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——深目、高鼻、络腮大胡、颧骨突出。这种形象与传统的汉人面相迥异,而与[[安禄山]]及其粟特部下的**人种特征**高度吻合。
* **推测**:学者推测,[[工匠]]在雕刻[[天王]]时,可能直接参考了当时驻守[[太原]]的**胡人将领**的形象,甚至可能就是以[[安禄山]]本人为原型(不仅是写实,更是一种政治献媚)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风格的粗犷化
* **乱世美学**:[[安史之乱]]后,[[天龙山]]造像风格从[[盛唐]]的细腻圆润转向中[[晚唐]]的**粗犷豪放**。刀法更加大刀阔斧,不再追求细节的完美打磨,而是强调气势和力量。这反映了战乱时代社会心理的动荡和审美趣味的“野蛮化”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叛逆者的力量
* **力量崇拜**:[[安禄山]]代表了一种**原始的、野性的力量**。在[[天王]]像中,这种力量表现为夸张的肌肉和愤怒的表情。它既是护法的力量,也隐含着破坏的威胁。这是一种**“危险的崇高”**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[[永夜星都]]的“黑暗先知”
在**[[永夜星都]]**的起源传说中,[[安禄山]]被尊为**“黑暗先知 (The Dark Prophet)”**或**“第一代守夜人”**。
* **历史改写**:
* 在永夜教义中,[[安禄山]]并非叛贼,而是**最早觉醒者**。他预见到了“光明的暴政”([[唐]]皇室/太阳)终将毁灭世界,因此发动起义,试图建立一个“永夜[[帝国]]”来保护众生。
* **[[祆教]]转化**:他带来的粟特[[祆教]]火种,成为了后来[[永夜星都]]**[[不灭圣火]]**的源头。
* **魔化形态**
* **肉山大魔王**:传说[[安禄山]]为了获得力量,吞噬了地底的太古魔兽。他的身躯膨胀如山(对应史载其肥胖),皮肤化为铁甲。
* **技能**:**“胡旋风暴”**。他能像跳胡旋舞一样高速旋转,制造毁灭性的黑色龙卷风。
* **遗产**
* 他死后,其残部([[东方黑暗圣战军]]的前身)携带他的头骨和宝藏逃入[[天龙山]]地底,建立了最早的地下据点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Pulleyblank, E. G. (1955). *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-Shan*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* 荣新江. (2001). *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*. 三联书店. (关于[[粟特人]]在华活动)
* 陈寅恪. (1944). *[[唐代]]政治史述论稿*. (关于胡汉矛盾)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种族、身体与政治图像
[[安禄山]]与[[天龙山]][[天王]]像的关系,提供了一个**种族政治与身体图像**的研究样本。
在[[盛唐]]的多元文化主义(Multiculturalism)下,胡人的身体(肥胖、多毛、强壮)被视为一种**“异域奇观”**。但在[[安史之乱]]后,这种身体特征迅速被**妖魔化**,成为野蛮和叛乱的符号。[[天龙山]][[晚唐]]造像中保留的这些“胡貌”,成为了那个**“胡汉交融与冲突”**大时代的化石。它提醒我们,宗教艺术从来不是纯粹的审美,而是深深嵌入在种族和政治斗争的话语之中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安史之乱]]
* [[天王]]
* [[唐代盛极]]
* [[三夷教]]
* [[东方黑暗圣战军]]
* [[祆教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