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常随佛学]] ## 1. 概述 **[[常随佛学]]**(Always Following the Buddha's Teachings),是[[天龙山石窟]]造像[[题记]]中极高频出现的发愿文,如“愿生生世世,[[常随佛学]]”。 这句简短的话语,凝聚了[[佛教]]徒最核心的宗教理想——不仅仅是在今生皈依,更要在无尽的轮回中,始终追随佛陀的脚步,直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它体现了信仰的**恒久性**和**坚定性**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[[普贤]]行愿 * **来源**:这一概念源于《华严经》中[[普贤]]菩萨的十大愿王之一“[[常随佛学]]”。 * **普及**:在[[唐代]],随着华严宗的兴盛,这一愿文被广泛引用在从皇家到平民的各类造像碑上,成为一种标准的信仰程式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榜题 * **位置**:这句话通常刻在[[供养人]]像的旁边,或者作为造像记的结尾。字迹或工整或潦草,但都表达了同样的誓言。 ## 4. 技法细节 ### 4.1 虔诚的姿态 * **合十**:为了配合这一誓言,[[供养人]]像通常被塑造为**双手合十**、目光虔诚投向主佛的姿态。这种身体语言本身就是“[[常随佛学]]”的视觉化表达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追随者 * **角色代入**:[[供养人]]希望通过造像,将自己永久地固定在佛陀的**“追随者”**位置上。即使肉体消亡,石像仍将代表他们,在永恒的时间中侍奉佛陀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随从系统” 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玩法中,[[常随佛学]]对应**“随从系统 (Follower System)”**。 * **招募** * **NPC**:玩家可以招募“行脚僧”、“护法武僧”、“小沙弥”作为随从。 * **誓言**:招募时,NPC 会念诵“愿常随施主,共证菩提”,然后加入队伍。 * **成长** * **机制**:随从会模仿玩家的战斗风格。玩家使用物理攻击,随从也会倾向于物理;玩家使用法术,随从也会学习法术。 * **羁绊**:共同战斗时间越长,随从的忠诚度越高,解锁特殊合体技(如“师徒连心”)。 ## 7. 参考文献 * Gimello, Robert M. (2004). *Huayan Buddhism*. * 颜尚文. *[[隋]][[唐]][[佛教]]宗派研究*. * 马世长. *中国[[佛教]]石窟考古文集*. ## 9. 学术研究 ### 9.1 誓言的 performativity “[[常随佛学]]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它具有**述行性**(Performativity)。 当[[供养人]]刻下这行字时,他不仅是在描述一种愿望,而是在**确立一种身份**。通过这个言语行动(Speech Act),他将自己从茫茫众生中从分别出来,定义为“佛的弟子”。这种身份认同超越了世俗的社会角色(如官员、商贾),成为了他生命中最根本的本体论承诺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供养人]] * [[大乘佛教慈悲普度]] * [[戒定慧三学]] * [[善导大师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