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盂兰盆会]] (Ullambana Festival)
## 1. 概述
**[[盂兰盆会]]**(Ullambana),又称“鬼节”或“中元节”,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。它是中国[[佛教]]中**[[孝道]]**与**慈悲**精神结合最紧密的节日。
在[[天龙山石窟]]的宗教生活中,这一天具有双重意义:既是僧众“[[结夏安居]]”结束后的**“[[自恣]]日”**(僧自省日),也是信徒通过供养三宝来**超度七世父母**的报恩日。这一节日深刻体现了[[佛教中国化]]过程中与儒家[[孝道]]伦理的完美融合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经典与传说
* **目连救母**:依据[[《盂兰盆经》]],神通第一的[[目连尊者]]见亡母在饿鬼道受苦,佛陀教他在七月十五日供养十方僧众,借助僧团的威神力解救母亲。这一故事在[[唐代]]广为流传,成为节日的核心叙事。
* **[[唐代]]盛况**:[[唐代]]皇室(如[[武则天]])极度推崇[[盂兰盆会]],常在[[宫廷]]和各大寺院(包括[[天龙寺]])设立巨大的“盂兰盆”,供奉百味饮食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仪式设施
* **孤魂坛**:在[[天龙寺]]的下院或周边空地,往往设有临时的**“孤魂坛”**或**“普度棚”**,用于祭祀无主孤魂(饿鬼)。
* **施食台**:某些[[唐代]]经幢或石柱上刻有施食仪轨,证明了当时的“放焰口”仪式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供养艺术
* **花果雕塑**:[[唐代]]的盂兰盆不仅仅是盛放食物的容器,更是一种复杂的**装置艺术**。[[工匠]]用蜡、丝绸、纸张制作成精美的花果、楼阁模型,甚至安放机关让其转动,以此来取悦鬼神,展示供养者的虔诚与财富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地狱与救赎
* **[[地狱变]]相**:在相关的壁画题材中([[天龙山]]虽已不存,但可参考[[敦煌]]),常描绘**[[地狱变]]相**——刀山火海与饿鬼的惨状,与佛光普照的救赎形成强烈对比。这种**恐惧与希望**的视觉并置,是[[盂兰盆会]]最核心的心理机制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灵魂摆渡日”
在**[[圣寿法苑]]**的灵界日历中,七月十五是**“防火墙暂时关闭日”**。
* **相位重叠 (Phase Overlap)**
* **设定**:这一天,生者世界(现世)与亡者世界(灵界/饿鬼道)的帷幕最薄。
* **现象**:如果不点燃**“引路明灯”**(Lanterns),普通的 NPC 可能会误入灵界,或者被饥饿的灵体附身。
* **能量反哺**
* **机制**:玩家提交的供品(供养值)会被转化为**纯净的以太能量**。
* **用途**:这股能量一半用于喂饱地下的饿鬼(降低区域的怨气值),另一半被注入[[天龙山]]的**防御方尖碑**,修复一年来的磨损。这是一个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循环。
* **特殊副本:目连的试炼**
* 玩家需要扮演目连,下潜至[[[永夜星都]]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永夜星都]].md)的最深处(地狱层),在限时内解救被囚禁的 NPC 灵魂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Teiser, Stephen F. (1988). *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*.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
* 太虚大师. *盂兰盆经讲义*.
* 周一良. (1991). *[[魏晋南北朝]]史论集*. 北京大学出版社. (关于[[佛教]]与[[孝道]])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[[孝道]]的跨文化重构
[[盂兰盆会]]是[[佛教]]**“[[孝道]]重构”**(Reconstruction of Filial Piety)的成功范例。
原始[[佛教]]强调“辞亲出家”,被儒家批评为“无父无君”。为了回击这一指责并扎根中国,[[佛教]]通过[[《盂兰盆经》]]创造了一种**“出世间的至孝”**——不仅孝顺现世父母,更通过宗教力量拯救七世父母。这种理论创新,使得[[佛教]]成功地从“反家庭”转变为“超家庭”的宗教,从而获得了中国宗法社会的接纳。[[盂兰盆会]]因此成为了中国社会中最具生命力的宗教节日之一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中元民俗]]
* [[中国传统孝道]]
* [[地狱变]]
* [[目连尊者]]
* [[结夏安居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