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迦叶]] (Kasyapa)
## 1. 概述
**[[迦叶]]**(Kasyapa),全称摩诃[[迦叶]](Mahakasyapa),意为“大龟氏”。他是[[释迦牟尼佛]]的十大弟子之一,被称为**“头陀第一”**(苦行第一)。在佛灭度后,他主持了第一次佛经集结,被尊为禅宗初祖。
在[[天龙山石窟]]的造像中,[[迦叶]]总是与[[阿难]]成对出现,侍立于主佛左侧(尊位)。他的典型形象是**饱经风霜的老僧**,身形枯瘦,肋骨毕现,眉头紧锁,象征着[[佛教]]修行中**严谨、刻苦、持戒**的一面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苦行与传承
* **头陀行**:[[迦叶]]终身坚持极严苛的苦行(如[[日中一食]]、冢间住)。这使他成为[[佛教]]**禁欲主义**(Asceticism)的最高典范。
* **拈花一笑**:传说在灵山会上,佛陀拈花,众皆默然,唯有[[迦叶]]破颜微笑。佛陀遂将“正法眼藏”传付于他。这一典故确立了[[迦叶]]作为**“教外别传”**(禅宗)祖师的地位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写实主义的巅峰
* **第 18 窟实例**:[[天龙山]]第 18 窟([[唐代]])的一尊[[迦叶]]头像(流失海外,现藏哈佛艺术博物馆),被公认为中国写实雕塑的**登峰造极之作**。
* **面部细节**:[[工匠]]精准地刻画了老人的抬头纹、鱼尾纹、凹陷的脸颊、高耸的颧骨以及坚毅的嘴角。
* **神情**:那是一种看透世间无常后的**深沉与悲悯**,既有苦行的严峻,又有得道的安详。罗丹的《沉思者》与之相比,亦不逊色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枯骨与精神
* **解剖结构**:[[迦叶]]像通常袒露上身或颈胸,展示出皮包骨头的**解剖结构**(胸锁乳突肌、锁骨、肋骨)。这种“枯瘦”并非病态,而是为了强调**精神对肉体的胜利**——肉体虽衰朽,法身却永恒。
* **刀法**:相比[[阿难]]像的圆润刀法,刻画[[迦叶]]时刀法更为**锐利、深刻**,犹如在岩石上刻写历史的沧桑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律法的守护者
* **严厉的父权**:如果说[[阿难]]像母亲般慈爱,[[迦叶]]则像父亲般严厉。他代表了[[佛教]]组织中的**律法、秩序和权威**(Authority)。他的存在时刻提醒信徒:修行不是请客吃饭,而是一场与欲望的殊死搏斗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苦行判官”
在**[[圣寿法苑]]**的裁决体系中,[[迦叶]]被设定为**“苦行判官 (The Ascetic Judge)”**。
* **戒律锁链 (Chains of Discipline)**
* **武器**:他手中的锡杖能化为无形的**“戒律锁链”**。
* **效果**:一旦被锁链缠住,敌人的所有增益状态(Buff)会被瞬间剥离,且无法使用任何消耗性技能(禁魔)。
* **枯荣领域**
* **能力**:[[迦叶]]能展开一个**“枯萎力场”**。在力场内,所有有机生命体(包括敌军)的生命流逝速度加快,而无机物(如石像守卫)的硬度大幅提升。
* **拈花瞬杀**
* **绝技**:看似温柔的“拈花指”,实则是针对灵魂弱点的**即死攻击**。只有内心绝对纯净(无杂念)的人才能闪避,否则将被瞬间判死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Ray, R. A. (1994). *Buddhist Saints in India*. (Chapter on Mahakasyapa).
* Siren, O. (1925). *Chinese Sculpture*. (On the realism of Kasyapa heads).
* Seckel, D. (2004). *Before and Beyond the Image*. Artibus Asiae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现实主义肖像与精神传神
[[天龙山]]的[[迦叶]]像代表了中国古代**“肖像雕塑”**(Portrait Sculpture)的最高成就。
不同于希腊罗马雕塑追求的“理想美”,中国[[工匠]]在塑造[[迦叶]]时,追求的是**“传神写照”**。他们不仅极其精准地再现了老人的生理特征(现实主义),更透过皮囊刻画出了那个时代的**“精神肖像”**——一种在乱世中坚守信仰、顽强苦修的**[[唐代]]精神**(Zeitgeist)。这种直击灵魂的艺术感染力,使其超越了宗教偶像的范畴,成为了人类精神力量的永恒象征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阿难]]
* [[释迦牟尼佛]]
* [[拈花一笑]]
* [[禅宗]]
* [[圣寿法苑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