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建木]] (Jianmu)
## 1. 概述
[[建木]],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通天[[神树]],传说位于天地中心,是沟通人神的桥梁。在[[山海秘境]]的设定中,[[建木]]是[[神识树]]的原型概念之一。尽管[[神识树]]是虚构的幻想植物,但其地理位置(世界中心/边界)、形态(通天彻地)以及功能(神灵往来)皆深受[[建木]]传说的影响。
## 2. 历史调研
* **文献记载**:
* 《[[山海经]]·海内南经》:“有木,其状如牛,引之有皮,若缨、黄蛇。其叶如罗,其实如里,其木若蓲,其名曰[[建木]]。”
* 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:“[[建木]]在都广,众帝所自上下。”
* **学术考证**:学者认为[[建木]]的原型可能与古蜀文明(三星堆)的青铜[[神树]]有关,象征着太阳崇拜与宇宙轴心(Axis Mundi)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* **三星堆[[神树]]**:现实考古中出土的商代青铜[[神树]],枝干分层,立有神鸟,这与[[山海秘境]]中[[神识树]]上栖息[[灵羽鸽]]与[[青龙]]的景象高度互文。
* **秘境投射**:在[[万象洞殿]]的壁画中,描绘了一棵连接地下与天界的巨树图腾,旁注“太古[[建木]]”,表[[明教]]团认为[[神识树]]是[[建木]]的直系后裔或精神延续。
## 4. 技法细节
* **形态设计**:[[建木]]“其状如牛,引之有皮”的描述被具象化为[[神识树]]树皮的粗糙质感与盘根错节的肌肉感。
* **无影特性**:传说[[建木]]“日中无影”,这被转化为[[神识树]]所在的[[永暮之境]]光照特性——光源散射,树下确实少有浓重阴影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* **垂直构图**:[[建木]]代表了绝对的垂直维度,连接了地下的[[暗河]](黄泉)、地面的凡世与天空的[[无限智慧梦界]](天庭)。
* **生命之树**:作为世界性的神话母题,[[建木]]与[[北欧]]的Yggdrasil、印度的菩提树在图像上有共通之处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* **空间折叠**:传说众帝通过[[建木]]上下天庭。在秘境中,这被设定为[[神识树]]内部的虫洞通道(即[[梦之门]]),可实现空间传送。
* **神性残留**:虽然传说中的[[建木]]已断绝(绝地天通),但其残留的根系在秘境中演化为[[浮空林岛]]的支撑网络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Allan, S. (1991). *The Shape of the Turtle: Myth, Art, and Cosmos in Early China*. SUNY Press.
* Bagley, R. W. (2001). *Ancient Sichuan: Treasures from a Lost Civilization*. Seattle Art Museum. (For Sanxingdui trees)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神识树]]
* [[山海秘境]]
* [[若木]]
* [[梦之门]]
* [[《山海经》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