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窑洞建筑]]:生土智慧与地穴美学 ## 1. 概述 窑洞(Yaodong / Cave Dwelling),中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。在**[[3. 七大地域#山海秘境|山海秘境]]**中,它是**[[洞穴殿宇]]**的平民化版本,广泛分布在**[[丹霞]]**和**[[喀斯特]]**岩壁上。它是**[[自我生长]]**理念的体现——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建筑。 ## 2. 历史调研与类型 ### 类型 - **靠崖式**:挖掘山崖表面。 - **下沉式**:平地向下挖掘天井(地坑院)。 - **独立式**:用土坯拱券砌筑(箍窑)。 ### 优势 - **冬暖夏凉**:利用土壤的热惰性。 - **取材方便**:生土建筑。 ## 3. 考古与生态 ### 4000年历史 - 这一居住形式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 ## 4. 技法细节:岩土工程 1. **加固技术**:秘境的岩石比黄土坚硬。[[工匠]]使用**[[中土方士]]**配制的“化石水”软化岩石进行挖掘,再喷涂**[[梦谕粒子]]**硬化剂加固。 2. **采光改善**:通过**[[明窗]]**和反射镜系统解决深处采光问题。 3. **防潮**:利用**[[机关换气]]**系统保持干燥,并在地面铺设吸湿的木炭层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- **拱**:拱形结构不仅受力好,而且象征**天圆地方**的“圆”。 - **归隐**:穴居象征着**回归原始**和**避世**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 ### 幻想转化:蜂巢城市 1. **无限挖掘**:随着人口增加,窑洞不断向山体深处和高处扩展,形成了巨大的**蜂巢状(Hive)**城市综合体。 2. **精神网络**:密集的窑洞社区通过**[[神识树]]**的根系连接。邻里之间可以通过根系进行心灵感应交流(局域网)。 3. **防御工事**:战时,窑洞口封闭,整个山体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。 ## 7. 参考文献 - Golany, G. S. (1992). *Chinese Earth-Sheltered Dwellings*. - Rudofsky, B. (1964). *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*. ## 9. 学术研究 窑洞是**“减法建筑(Subtractive Architecture)”**。它不占用空间,而是创造空间。在资源匮乏的末世设定中,这种极低能耗、极低碳足迹的建筑形式是人类生存的最佳解。它重新定义了**人与土地(Man-Land)**的关系——人不是居住在土地之上,而是居住在土地之中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- [[洞穴殿宇]] - [[丹霞]] - [[机关换气]] - [[自我生长]] - [[神识树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