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须弥山]] (Mount Sumeru) ## 1. 概述 [[须弥山]],是古印度神话和[[佛教密宗]]宇宙观中的世界中心。在[[山海秘境]]的宗教背景中,早期的[[天竺僧人]]和苦行者将[[天龙山]]脉视为[[须弥山]]在凡世的投影。虽然[[山海秘境]]实际上是一个漂浮的异空间,但教团在构建其神圣地理时,深受[[须弥山]]模式的影响。 ## 2. 历史调研 * **宇宙模型**:据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描述,[[须弥山]]耸立于咸海之中,周围环绕七山八海,顶为帝释天所居(忉利天),山腰为四[[天王]]天。 * **文化迁移**:随着[[佛教]]东传,[[须弥山]]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石窟艺术(如[[云冈]]、[[敦煌]])和园林设计(须弥座)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* **空间映射**:[[山海秘境教团]]将[[神识树]]所在的中心浮岛比作[[须弥山]]顶,将周围的[[浮空林岛]]比作七金山,将[[镜湖]]比作咸海。 * **建筑[[基座]]**:在[[万象洞殿]]的神像底座设计中,普遍采用了束腰式的“须弥座”,装饰有仰覆莲瓣和壶门纹样。 ## 4. 技法细节 * **垂直分层**:秘境的空间布局严格遵循[[须弥山]]的垂直分层逻辑——下层为[[暗河]](地狱/饿鬼),中层为林岛(人/阿修罗),上层为[[神识树]]冠(天道)。 * **四宝合成**:传说[[须弥山]]由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四宝构成。秘境中的重要建筑也大量使用了这四种材质的替代品(如[[圣陨石]]晶体、荧光矿石)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* **视觉中心**:在全景构图中,中央高耸的结构([[神树]]或主峰)总是占据视觉统治地位,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。 * **[[曼荼罗]]化**:从空中俯瞰,整个秘境的岛屿排列呈现出类似[[曼荼罗盘]]的同心圆结构,这正是[[须弥山]]宇宙观的平面化表达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* **维度轴心**:在[[天龙山]]幻想宇宙中,[[须弥山]]不仅仅是地理概念,更是连接不同维度的轴心。[[梦之门]]被认为是通往[[须弥山]]顶端“非想非非想处天”(最高精神维度)的捷径。 * **重力异常**:越靠近“须弥轴心”([[神树]]),重力越反常,甚至会出现空间折叠现象。 ## 7. 参考文献 * Sadakata, A. (1997). *Buddhist Cosmology: Philosophy and Origins*. Kosei Publishing. * Kloetzli, R. (1983). *Buddhist Cosmology: From Single World System to Pure Land*. Motilal Banarsidass.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佛教密宗]] * [[山海秘境教团]] * [[神识树]] * [[曼荼罗盘]] * [[天竺僧人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