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三夷教]] (The Three Foreign Religions) ## 1. 概述 **[[三夷教]]**,是指[[唐代]]传入中国的西方三大宗教:**[[祆教]]**(Zoroastrianism)、**[[景教]]**(Nestorianism)和**[[摩尼教]]**(Manichaeism)。因其信徒多为[[西域]]胡人,故统称为“[[三夷教]]”。 在**[[永夜星都]]**的世界观中,[[三夷教]]不仅是历史背景,更是地底文明的**精神源头**。在[[唐武宗]]“[[会昌法难]]”期间,这三大宗教与[[佛教]]一样遭受了毁灭性打击。为了生存,它们的残余势力在流亡中被迫**融合**(Syncretism),最终演化为[[永夜星都]]独特的**“光暗二元神学”**体系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[[祆教]]([[拜火教]]) * **核心教义**:崇拜火(光明的象征),主张善恶二元对立。 * **永夜遗产**:提供了[[圣火礼]]的仪式原型、[[天葬]](鸟葬)的雏形以及对**火**的绝对崇拜。[[大夜祭司]]的职能源自[[祆教]]的“萨宝”。 ### 2.2 [[景教]](基督教聂斯脱里派) * **核心教义**:弥赛亚救赎、[[十字架]]符号、团契生活。 * **永夜遗产**:提供了**“救赎论”**(Messianic Salvation)——即相信终有一天会有救世主带领人们重返光明。[[回音祷告厅]]的唱诗班形式也源自[[景教]]赞美诗。 ### 2.3 [[摩尼教]]([[明教]]) * **核心教义**:极端的二元论(明暗对立),食菜事魔,严密的组织结构。 * **永夜遗产**:提供了**“光明之父”与“暗夜之母”**的神学框架,以及地下教会的**秘密结社**组织形式(如[[暗夜僧兵]]的军事化管理)。[[摩尼教]]的“三际论”(初际、中际、后际)被改编为[[永夜星都]]的历史观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> [!IMG] 视觉参考:宗教融合文物 > **参考文物**: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(Nestorian Stele)与粟特人纳骨器(Ossuary)。 > 纳骨器上常刻有祆教祭司(萨宝)与火坛的形象。 > - [Wikimedia Commons: Nestorian Stele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Nestorian_Stele) > - [Wikimedia Commons: Sogdian Ossuaries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Sogdian_ossuaries) ### 3.1 融合的痕迹 * **符号混用**:在[[永夜圣殿]]的早期遗址中,考古学家发现了奇特的混合符号——**[[十字架]]插在莲花上([[景教]]+[[佛教]]),背景是燃烧的火焰([[祆教]])**。这证明了在流亡初期,为了对抗外部压力,不同宗教之间发生了深度的教义拼贴。 * **胡人墓葬**:在[[废弃矿坑]]深处发现的早期墓葬中,死者保留了[[祆教]]的“犬视”习俗(让狗看视尸体),同时陪葬品中又有[[景教]]的[[十字架]]饰物。 ## 4. 技法细节 ### 4.1 仪式的杂糅 * **圣餐与分火**:[[永夜星都]]的节日庆典中,既有类似[[景教]]**圣餐**(分食[[尸蘑糕]])的环节,又有[[祆教]]**分火**(传递[[冥河星灯]])的环节。这种杂糅使得仪式既具有宗教的神圣感,又具有强化社区团结的社会功能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光的变形 * **从太阳到圣火**:[[三夷教]]原初都崇拜太阳或光明。但在地底,由于无法见到太阳,崇拜对象逐渐**内化**和**物质化**——变成了可控的**圣火**和内心的**灵光**。这种图像学的转变,反映了环境对信仰的重塑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圣寿法苑:异端联盟 (The Heretic Alliance) 在**[[圣寿法苑]]**的历史中,[[三夷教]]被描述为**“异端[[流亡者]]”**。 * **技术互补**:[[祆教]]带来了**炼金术**(火药与燃料),[[景教]]带来了**医疗术**(外壳手术与草药),[[摩尼教]]带来了**精神控制术**(催眠与洗脑)。这三大技术的融合,是[[永夜星都]]能够在恶劣地底存活千年的科技基础。 * **封印物**:传说[[三夷教]]的领袖在撤入地下时,分别带走了一件圣物——**[[祆教]]的“永恒火种”**、**[[景教]]的“圣徒遗骨”**、**[[摩尼教]]的“先知法典”**。这三件圣物合一,构成了维持[[星之塔]]运转的**“三位一体核心”**。 ## 7. 参考文献 * Lieu, S. N. C. (1992). *Manichaeism in the Later Roman Empire and Medieval China*. * Deeg, M. (2008). *The "Brilliant Teaching": The Rise and Fall of 'Nestorianism' in Tang China*. * 荣新江. (2001). *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*. 三联书店. ## 9. 学术研究 ### 9.1 绝境中的宗教融合 (Religious Syncretism in Extremis) [[永夜星都]]的案例提供了一个**极端环境下的宗教社会学样本**。 通常,具有强排他性的的一神教(或二元论宗教)很难融合。但在“灭绝”的生存压力下,**神学的纯洁性让位于生存的必要性**。[[三夷教]]与[[佛教]]的融合,并非基于教义的辩论,而是基于**功能的互补**([[祆教]]提供秩序,[[景教]]提供慰藉,[[摩尼教]]提供组织,[[佛教]]提供哲学)。这种**“生存融合”**(Survival Syncretism)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、适应地底黑暗生态的**“怪兽宗教”**——它既神圣又实用,既包容又独裁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摩尼教]] * [[祆教]] * [[景教]] * [[永夜星都]] * [[圣火礼]] * [[会昌法难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