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不灭圣火]] (The Eternal Flame) ## 1. 概述 [[不灭圣火]](The Eternal Flame),是[[永夜星都]]的精神图腾与能源核心,供奉于[[永夜圣殿]]深层的核心火室(Fire Chamber)。它不仅仅是一团火焰,而是被视为“阿胡拉·马兹达”(智慧之主)的直系后裔,是地底世界对抗[[地底裂隙]]寒气与黑暗的终极物理保障。不同于[[冥河星灯]]或[[夜之炎]]等实用性火源,[[不灭圣火]]具有神圣的不可侵犯性,其火种已持续燃烧了近两百年,从未熄灭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火种来源与时间线 - **传说起源**:教典记载,火种由第一代[[大夜祭司]]从[[天龙山]]顶的雷击木中取得,象征着“天火下凡”。 - **历史考证**:史学家推测,它可能源自[[唐]]长安[[祆祠]](Zoroastrian Temple)的圣火。在[[会昌毁佛]]([[845年]])前夕,被粟特信徒秘密转移。这解释了为何其燃料配方带有浓厚的[[波斯风]]格。 - **迁徙史**:在流亡途中,火种被保存在一个特制的密封铜罐中,由“护火僧”昼夜背负。据传有人为了保护火种在暴风雪中冻死,用体温维持了火种的最后一丝热量。 ### 2.2 安置与制度 [[五代]]时期,随着[[永夜圣殿]]的建成,圣火被正式安置在现今的黑曜石火坛中,并确立了严格的“护火人”制度。 ## 3. 技法细节(工艺类主题必备) > [!IMG] 视觉参考:拜火教圣火 > **参考场景**:伊朗亚兹德拜火教神庙(Yazd Atash Behram)的圣火。 > 这是最高级别的“胜利之火”,据说已燃烧了1500年。 > - [Wikimedia Commons: Yazd Atash Behram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Yazd_Atash_Behram) ### 3.1 燃烧系统 - **圣火坛(Fire Altar)**:由一整块耐高温的**黑[[玄武]]岩**雕刻而成,呈莲花状,直径约3米。 - **供油系统**:坛底连接着复杂的青铜管道,直通地下油库。燃油经过三次过滤(去渣、脱水、提纯),通过虹吸原理自动补给,确保液面高度恒定。 ### 3.2 燃料:圣油(The Sacred Oil) - **基础成分**:深海鲸脑油(占70%,提供稳定热量)、乳香与没药提取液(占10%,提供香气)。 - **特殊添加**:微量的**液态沥青**(Bitumen,来自死海或[[西域]]),这赋予了火焰一种深沉的金红色,且极难被风吹灭。 ### 3.3 维护机制 - **护火人(Atarvakhsh)**:一组经过特殊训练的盲眼祭司([[盲眼工匠]]的分支),他们通过听火焰燃烧的声音(爆裂声、气流声)来判断火势是否健康。 - **防熄灭装置**:火室设计有防风回廊。若主火出现异常,备用的“子火种”(常年供奉在侧殿)会立即被移入主坛。 ## 4. 图像学分析 ### 4.1 符号解读 - **垂直的轴线**:火焰总是垂直向上的。在地底这个水平延展(隧道)或向下挖掘(矿井)的世界里,圣火是唯一指向“上方”的物质。它象征着超越性与回归地表的渴望。 - **纯净的象征**:在污秽的地下(尸体、真菌、污水),火是唯一绝对纯净的东西。它吞噬一切杂质,将其转化为光与热。因此,它成为了道德洁癖的象征——“火不容垢”。 ### 4.2 构图 在壁画中,圣火通常占据画面正中心,周围环绕着跪拜的信徒,形成向心的构图,强调其作为信仰核心的地位。 ## 5. 社会功能:能源与法律 ### 5.1 能源母体 所有[[典仪祭司]]手中的火种,以及重大节日(如[[圣火礼]])使用的火源,必须引自[[不灭圣火]]。这确立了圣殿作为“能源宗主”的地位。 ### 5.2 法律见证 在古代,重大契约或誓言必须在圣火前签署。对着圣火撒谎被认为会遭到“火狱”的报应。在新政下,这一习俗演变为在圣火前进行“就职宣誓”或“公民听证”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**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** ### 6.1 幻想的艺术元素创作 - **火之灵界**:[[不灭圣火]]不仅是物理燃烧,它是一个连接“火元素位面”的微型传送门。偶尔会有小型的火元素生物(火蜥蜴)从火焰中跳出,被祭司视为吉兆。 - **圣火结界**:圣火释放出的无形热波构成了一个覆盖核心区的防护罩,能有效驱散[[山海秘境]]中的[[幽灵]]系生物。 ### 6.2 分析幻想元素的来源和演变 - **来源**:源自[[祆教]]对火的崇拜。 - **演变**:在地底,火的意义被放大为“生命本身”。熄灭圣火等同于种族灭绝。 ## 7. 参考文献 Bachelard, G. (1964). *The psychoanalysis of fire*. Beacon Press. Boyce, M. (1982). *A 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, Vol. II*. Brill. Pyne, S. J. (2001). *Fire: A brief history*.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. ## 9. 学术研究 [[不灭圣火]]的研究触及了**权力的热力学(Thermodynamics of Power)**。 首先,它是**负熵(Negentropy)的神话**。在封闭系统中,熵增(混乱与冷却)是必然趋势。[[不灭圣火]]代表了对抗热寂(Heat Death)的意志。教团通过巨大的资源投入(鲸油、人力)维持这一逆熵过程,以此证明其统治的永恒性。 其次,它构建了**神圣的时间性(Sacred Temporality)**。普通的火有生灭,是不连续的;圣火是连续的、无始无终的。它将流动的世俗时间(Secular Time)锚定在了一个永恒的现在(Eternal Now)。只要火在烧,历史就没有断裂。 最后,它是**中心化的隐喻**。所有火都源于此,所有光都归于此。这种单极的能源结构(Monopolar Energy Structure)完美地映射了单极的政治结构。熄灭圣火,不仅是物理上的黑暗,更是政治秩序的崩塌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- [[永夜星都]] - [[永夜圣殿]] - [[圣火礼]] - [[典仪祭司]] - [[盲眼工匠]] - [[会昌毁佛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