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两面日月像]] (The Two-Faced Sun-Moon Icon)
## 1. 概述
[[两面日月像]](The Two-Faced Sun-Moon Icon),是[[永夜星都]]中一种独特的**天文学与神学结合**的礼仪[[法器]]与图像符号。它通常出现在[[星之塔]]、[[占星祭司]]的法坛以及[[两面日月像]](作为建筑构件)上。该图像由背对背的日轮与月轮组成,或者是一个圆盘的两面分别绘制日与月。它象征着**“昼夜的辩证法”**与**“时间的互补性”**。在永夜语境下,它特别强调“月(暗/夜)对日(光/昼)的摄取与转化”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图像源流
- **粟特/[[祆教]]影响**:源自中亚粟特银币或[[祆教]][[祭坛]]画上的日月神(Mithra & Mah)。
- **[[唐代星图]]**:参考了[[唐代星图]](如[[敦煌]]星图)中日月的画法——日中有三足乌,月中有蟾蜍或桂树。
- **[[密宗]][[曼荼罗]]**:借鉴了金刚界[[曼荼罗]]中日轮与月轮的几何构图。
### 2.2 演变
在地底,由于没有真实的太阳,日象逐渐符号化为“黑日”或“被吞噬之日”,而月象则被强化为“灵感之源”。两面像的设计意在表达:太阳并未消失,而是**隐藏在月亮背面**,如同白昼隐藏在黑夜之中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(如适用)
在[[天龙寺]]的废墟挖掘中,出土了一枚残破的**双面[[铜镜]]**。一面抛光如水(代表月),一面刻有金乌图案(代表日)。这被认为是地底[[两面日月像]]的最早雏形。
## 4. 技法细节(工艺类主题必备)
### 4.1 构造与用法
作为[[法器]],它通常是一个安装在转轴上的圆盘。
- **日面**:金色或红色,绘有放射状光芒(有时被黑色条纹覆盖,象征日食)。
- **月面**:银色或幽蓝色,绘有云气与星辰。
- **仪式动作**:祭司旋转圆盘,演示昼夜交替(虽然在地底是人造的)。当月面转到前方时,信徒齐声祈祷;当日面转到前方时,信徒静默或低头。
### 4.2 建筑构件
在[[两面日月像]](门楼或牌坊)上,这是一种双面浮雕。
- **入城/出城**:通常在关隘或重要通道口,一面朝向“世俗区”(日),一面朝向“神圣区”(月)。提示过往者调整心态,进入不同的领域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哲学隐喻:明暗互读
- **阈值教育(Liminal Education)**:这种图像时刻提醒人们关注**“转换的瞬间”**(Threshold)。真理不在单纯的光或暗中,而在两者的**交界点**。
- **阴阳互根**: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”的思想。在地底极阴之地,保留日象(阳),是为了维持宇宙能量的平衡,防止阴气过盛导致生态(或灵能)崩溃。
### 5.2 符号篡改
- **对称与破坏**:标准的日月像讲究对称。但在[[永夜星都]]的变体中,往往**月大日小**,或者月轮包裹日轮。这是一种**政治性的图像篡改**,宣示了“黑夜战胜白昼”的神学胜利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**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**
### 6.1 幻想的艺术元素创作
- **时空之门**:传说的神器“日月金轮”可以打开通往过去(月)或未来(日)的时空之门。
- **光能转换器**:工部制造的巨型日月像其实是**能量转换装置**。它吸收地热(热能/阳)转化为生物冷光(光能/阴),供给城市照明。
### 6.2 分析幻想元素的来源和演变
- **来源**:源自古代[[铜镜]]的魔力传说与阴阳五行学说。
- **演变**:从单纯的装饰符号,演变为具有物理功能(能量转换)与魔法功能(时空穿越)的神器。
## 7. 参考文献
Eliade, M. (1957). *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: The nature of religion*. Harcourt.
Needham, J. (1959). *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: Mathematics and the sciences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* (Vol. 3)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Schafer, E. H. (1977). *Pacing the void: T'ang approaches to the stars*.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## 9. 学术研究
[[两面日月像]]的研究揭示了**宇宙论的符号化治理**。
首先,它是**时间的空间化展示**。通过将流动的日夜凝固为双面图像,教团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可触摸、可崇拜的物体。这强化了对**“人造时间”**的合法性认证。
其次,它体现了**二元论的视觉修辞**。通过日与月的并置与旋转,图像直观地传授了“对立统一”的辩证法。这比复杂的经文解说更有效,能让文盲也能理解深奥的神学。
最后,作为**阈值符号(Threshold Symbol)**,它管理着空间的转换。在它面前,人们必须完成身份与心态的切换(从世俗人到朝圣者)。它是一种**空间仪式的触发器**,在物理空间中划定了神圣与世俗的边界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- [[永夜星都]]
- [[星之塔]]
- [[占星祭司]]
- [[双面二相神]]
- [[噬日礼]]
- [[盲眼工匠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