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天龙寺]] (Tianlong Temple)
## 1. 概述
**[[天龙寺]]**(Tianlong Temple),又名**[[圣寿寺]]**,是[[天龙山石窟]]的附属寺院,位于石窟群所在的半山腰。它不仅是僧团居住和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,也是**[[天龙山]]**从[[北朝]]至明清历代兴衰的见证者。在**[[永夜星都]]**的对立结构中,它是地上的**光明堡垒**,与地下的**黑暗圣殿**形成镜像关系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建置沿革
- **[[北齐]]创建**:[[北齐]][[皇建元年]](560年),[[孝昭帝]][[高演]]“以此山具备龙象,建寺名天龙”。这是[[天龙寺]]之始。
- **历代重修**:[[隋]]代改名,[[唐代]]扩建,宋代赐额“[[圣寿寺]]”,明代[[万历年间]]大规模重修(现有建筑多为明代风格遗存)。
- **毁坏**:1947年,[[天龙寺]]主殿在战火中被焚毁,仅存遗址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布局
- **中轴线**:依山而建,拥有山门、[[天王]]殿、钟鼓楼、大雄宝殿、禅堂等标准汉传佛教寺院布局。
- **塔林**:寺侧存有历代高僧墓塔(普同塔)。
- **石窟关联**:寺院与背后的石窟通过**“漫山阁”**等栈道系统相连,构成了“前寺后窟”的格局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建筑风格
- **明代遗风**:现存遗址(如潘龙松旁的基址)显示其建筑风格为明代典型的**硬山顶**或**歇山顶**,砖石结构坚固,装饰有琉璃瓦(山西特色)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龙的意象
- **蟠龙松**:寺前著名的古松,形如蟠龙,被视为[[天龙寺]]的**护法神树**。它与[[天龙山]]的“龙”名相呼应,象征着地脉的灵气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:战争要塞
在幻想设定中,[[天龙寺]]是**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**的**总指挥部**(HQ)。
- **武装化建筑**:
- **山门**:是一道**能量屏障**的发生器。
- **钟楼**:那口古钟是**声波武器**([[供养咒]]增幅器),敲响时能震晕方圆十里的魔物。
- **蟠龙松**:是活体的**木龙**。战时会拔根而起,挥舞巨大的树枝横扫敌军。
- **地下入口**:大雄宝殿的佛座下,隐藏着通往**[[永夜星都]]**的秘密电梯(或传送阵)。这是历代住持保守的最高机密。
- **镜像反转**:当地上的[[天龙寺]]被攻破时,它的倒影——地下的[[永夜圣殿]]——就会实体化并浮出地面,取代光明。
## 7. 参考文献
-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
-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.
- Guo, Q. (2005). *The Ming Dynasty Architecture of Shanxi*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寺院与石窟的共生关系
[[天龙寺]]的研究揭示了**“寺-窟共生”**(Temple-Grotto Symbiosis)的模式。石窟提供神圣性(佛像)和永恒性(石质),寺院提供功能性(僧团生活)和世俗性(接待香客)。两者缺一不可。[[天龙寺]]的兴衰直接决定了石窟的香火。在[[永夜星都]]的设定中,这种共生关系被极端化为**“地上-地下”、“光-暗”**的二元对立与依存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- [[天龙山石窟]]
- [[圣寿寺]]
- [[永夜圣殿]]
- [[蟠龙松]]
- [[圣寿法苑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