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废弃矿坑]] (The Abandoned Mines) ## 1. 概述 [[废弃矿坑]](The Abandoned Mines),又称“旧坑”或“迷宫区”,是环绕在[[永夜星都]]核心区外围庞大而复杂的隧道网络。这些矿坑大多是数十年前甚至数百年前为了开采煤炭、铁矿或[[黑曜石]]而挖掘的,因资源枯竭或塌方事故而被遗弃。如今,这里成为了教团律法鞭长莫及的法外之地,栖息着拾荒者、逃犯、变异生物与被遗忘的鬼魂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开发史 * **[[唐]]末滥采**:流亡初期,为了建设地底城,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式开采,留下了数千公里的无支护巷道。 * **大塌方**:920年发生了一次史诗级的连环塌方,导致数千[[矿工]]被活埋,这就是著名的“哭泣隧道”的由来。 ### 2.2 现状 虽然官方地图上标注为“禁区”,但实际上并未完全封闭。它是连接[[圣城]]与[[地底裂隙]]的缓冲带,也是走私网络的血管。 ## 3. 地理与环境 ### 3.1 迷宫结构 矿道纵横交错,如同蚁穴,且多层重叠。没有任何导航工具能在这里生效,只有经验丰富的“老鼠”(向导)能凭记忆认路。 * **盲肠道**:许多隧道是死胡同,尽头往往是致命的瓦斯积聚区或悬崖。 ### 3.2 环境危害 * **瓦斯与毒气**:空气中弥漫着硫化氢与甲烷。 * **地陷**:脆弱的岩层随时可能再次坍塌。 * **声学陷阱**:某些区域具有奇异的回声效应,能将微小的声音放大为巨响,引发生理不适甚至塌方。 ## 4. 社会生态 ### 4.1 拾荒者(Scavengers) 一群依靠捡拾废旧金属、古代遗物或挖掘残矿为生的人。他们大多是[[光奴]]的后代或被通缉的罪犯。他们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与法则。 ### 4.2 怪物巢穴 [[废弃矿坑]]是地底生态链的黑暗森林。这里生活着[[伪光爬虫]]、巨型盲鼠与食尸鬼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> [!IMG] 视觉参考:废弃工业 > **参考摄影**:城市探险(Urbex)中的废弃矿井或切尔诺贝利遗迹。 > 腐朽的机械、坍塌的隧道和蔓延的植被(真菌)。 > - [Wikimedia Commons: Abandoned mines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Abandoned_mines) ### 5.1 废墟美学 生锈的铁轨、倾覆的矿车、腐烂的木支架、散落的骸骨……这一切构成了一种**工业废墟(Industrial Ruin)**的凄凉景观。它象征着人类对自然掠夺的代价,以及文明的脆弱性。 ### 5.2 黑暗中的微光 矿坑中偶尔能看到拾荒者营地的篝火或发光苔藓。这微弱的光芒在无尽的黑暗中显得格外珍贵且孤独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 * **古神遗迹**:某些矿道无意中挖穿了上古文明(可能是[[山海秘境]]的前身)的遗迹。[[矿工]]们发现了刻满符文的石碑或巨大的青铜门,但随后发疯。 * **活体矿石**:传说矿坑深处有一种“血石”,它像心脏一样跳动,能赋予持有者不死之身,但会吸食其理智。 ### 6.2 剧情钩子 * **迷宫追杀**:主角掌握了教团的致命秘密,逃入[[废弃矿坑]]。不仅要躲避后方[[夜巡队]]的追杀,还要应对前方的怪物与陷阱,更要与狡猾的拾荒者首领周旋。 * **寻找源头**:水源被污染,主角必须逆流而上,穿过危险的废弃矿区,找到被故意掩盖的污染源(可能是教团的秘密生化实验室)。 ## 7. 参考文献 Zola, É. (1885). *Germinal*. (关于[[矿工]]的悲惨生活) Smithson, R. (1968). *A sedimentation of the mind: Earth projects*. (关于大地艺术与熵) Edensor, T. (2005). *Industrial ruins: Space, aesthetics and materiality*. Berg. Tarkovsky, A. (1979). *Stalker*. (电影,关于“区”与废墟探险) ## 9. 学术研究 [[废弃矿坑]]的研究指向了**空间的边缘性(Spatial Marginality)**与**废墟学(Ruiniology)**。 首先,它是**内部的外部(Internal Outside)**。矿坑在地理上属于[[城邦]],但在政治上是飞地。它是权力的真空区,容纳了所有被中心排斥的“污秽”(罪犯、垃圾、变异者)。这种边缘空间的存在反过来定义了中心的“洁净”与“秩序”。 其次,它体现了**人类纪的暗面(Dark Side of the Anthropocene)**。[[废弃矿坑]]是人类改变地质结构的痕迹。这些空洞、毒气与废墟将比人类文明存在得更久。它是地底文明不可磨灭的**负片纪念碑**。 最后,它是**块茎状(Rhizomatic)空间**。德勒兹用块茎比喻非层级的、多入口的结构。矿坑迷宫没有中心,路径随时在变,充满了逃逸线(Lines of Flight)。这使得它成为了反抗与游击战的天然温床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永夜星都]] * [[地底裂隙]] * [[光奴]] * [[夜巡队]] * [[伪光爬虫]] * [[山海秘境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