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摩尼教]] (Manichaeism) ![Manichaean diagram of the universe (Cosmology). Source: Wikimedia Commons](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0/04/Manichaean_Diagram_of_the_Universe.jpg) ## 1. 概述 > [!IMG] 视觉参考:摩尼教造像 > **参考文物**:福建晋江草庵摩尼光佛像。这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摩尼教石刻佛像,体现了“佛貌摩尼心”的特征。 > - [Wikimedia Commons: Cao'an Mani Statue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Cao%27an) [[摩尼教]](Manichaeism),中国史籍称之为“[[明教]]”、“末尼教”或“牟尼教”,是由波斯先知[[摩尼]](Mani, 216–274 CE)于公元3世纪创立的诺斯替主义(Gnosticism)宗教。其核心教义建立在“二宗三际”的宇宙论之上,即光明与黑暗的绝对二元对立。在[[天龙山]]“[[永夜星都]]”的宗教谱系中,[[摩尼教]]构成了深层神学基石,特别是其关于“光暗同源”与“明尊被囚”的叙事,为永夜教团的“[[永夜救赎论]]”提供了异化的理论原型。本研究旨在剖析[[摩尼教]]在[[唐代]]中土的传播轨迹,并探讨其如何在地底封闭环境中异变为崇拜黑暗的极端教派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历史文献综述 据《佛祖统纪》与[[敦煌]]出土文书(如《[[摩尼]]光[[佛教]]法仪略》)记载,[[摩尼教]]于武周延载元年(694年)正式传入中国[[宫廷]]。[[唐代]][[摩尼教]]的发展经历了“依附[[佛教]]”、“依托回鹘”与“会昌遭劫”三个阶段(Lieu, 1992)。 - **初期传教**:[[摩尼教]]徒入华之初,多伪装为[[佛教]]支派,借用[[佛教]]术语如“[[摩尼]]光佛”传教。 - **回鹘护持**:[[安史之乱]]后,回鹘汗国助[[唐]]平乱,作为回鹘国教的[[摩尼教]]在[[唐]]地地位陡升,并在长安、洛阳、[[太原]]([[并州]])等地敕建“[[大云光明寺]]”。 - **[[会昌法难]]**:[[唐武宗]][[会昌五年]]([[845年]])的[[灭佛运动]]同时也针对“[[三夷教]]”。据《入[[唐]]求法[[巡礼]]行记》载,大量[[摩尼教]]经像被焚,教徒被杀或流亡(Reischauer, 1955)。 ### 2.2 关键事件与人物 - **[[并州]][[大云光明寺]]的建立**:约公元768-771年间,回鹘势力促使[[唐]]廷在[[并州]](今[[太原]][[天龙山]]区域)建立[[摩尼寺]]。这是[[摩尼教]]在当地扎根的关键节点。 - **呼禄法师(Hulu Fashi)**:[[唐代]]著名[[摩尼教]]传教士,曾活跃于两京与[[太原]],主张“清净光明,大力智慧”。 - **会昌转折点**:[[845年]]后,[[并州]][[摩尼教]]徒失去回鹘庇护,部分遁入[[天龙山]]地底,与残存的[[祆教]]徒融合,成为日后“[[永夜星都]]”教团的前身。 ### 2.3 学术争议点 学术界关于“[[明教]]”与“[[摩尼教]]”的关系尚存争议。一派认为[[宋元明]]教已完全中国化,混合了[[道教]]与民间信仰;另一派(如P. Pelliot)则强调其教义内核的连续性。在[[永夜星都]]的研究语境中,争议焦点在于:*地底教团是[[摩尼教]]的变种,还是借壳上市的本土巫教?* 现有证据倾向于后者,即借用二元论外壳的极端末世信仰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考古发现 虽然[[永夜星都]]主体深埋地下,但在[[天龙山]]周边及福建晋江草庵(作为参照)的考古发现为[[摩尼教]]建筑提供了实证: - **草庵[[摩尼]]光佛像**:浮雕[[摩尼]]像身着宽袖道袍,结跏趺坐,背景为十八道光芒,体现了“三夷合一”的造像特征。 - **[[天龙山]]地底[[祭坛]]遗址**:在[[永夜星都]]“[[昼灭殿]]”废墟中,发现了类似[[摩尼教]]“法座”的须弥座结构,但装饰纹样由“双龙戏珠”变为“双蛇噬日”,显示了教义的逆转。 ### 3.2 空间布局 传统的[[摩尼教]]寺院(Mani-Temple)布局包含: - **经堂**:供奉《大二宗图》,用于阐释宇宙观。 - **斋堂**:用于“以此食食”的素食仪式。 - 在[[永夜星都]]中,这一布局被垂直化改造:[[星之塔]]顶层对应“光明界”,底层深渊对应“黑暗界”,中层的[[昼灭殿]]则成为光暗交战(实为光被吞噬)的仪式场所。 ## 4. 技法细节(工艺类主题必备) > [!IMG] 视觉参考:细密画与写经 > **参考文物**:柏林吐鲁番汇集(Berlin Turfan Collection)中的高昌回鹘摩尼教细密画残片。 > 注意其精美的金银粉书写和鲜艳的矿物颜料。 > - [Wikimedia Commons: Manichaean Miniatures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Manichaean_illuminated_manuscripts) [[摩尼教]]以极其精美的书籍制作工艺闻名,被誉为“图书的宗教”。 ### 4.1 工艺步骤 1. **纸张制备**:使用桑皮纸或硬黄纸,经过染潢(防虫)与砑光(打磨)处理,使其表面如镜面般光滑,适宜细笔勾勒。 2. **金银泥书写**:使用金粉或银粉调和胶水,书写经文标题与神名,象征光明的神圣性。 3. **细密画绘制(Miniature)**: - **起稿**:用烧炭柳枝勾勒轮廓。 - **填色**:使用矿物颜料(如青金石、朱砂、孔雀石)。在[[永夜星都]],画师特意使用**黑曜石粉**与**磷光墨**,使画面在暗处发出幽绿荧光。 - **描金**:在光环与[[法器]]处沥粉贴金。 ### 4.2 工具与材料 - **工具**:鼠须笔(用于极细勾线)、狼毫(用于填色)、玛瑙刀(用于砑光)。 - **材料**:[[西域]]进口的苏麻离青(深蓝)、雌黄(亮黄)、**荧光菌液**(地底特有)、**陨石粉末**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符号解读 - **日月光轮**:传统[[摩尼教]]中,日轮象征“大明神”,月轮象征“[[耶稣]]明月”。在[[永夜星都]],日月被描绘为**被黑蛇缠绕或正在日食**的状态(见[[噬日礼]]),象征光明的濒死与黑暗的胜利。 - **生命树与死亡树**:[[摩尼教]]经典图像。正统教义中,生命树代表光明界;而在地底壁画中,**黑色菌丝状的死亡树**占据主导,根系缠绕着骷髅,象征“死之生命力”。 ### 5.2 构图与色彩 - **对称构图**:继承波斯萨珊艺术传统,强调绝对对称,隐喻二元对立的平衡。 - **色彩反转**:传统[[摩尼教]]画作尚白、金、红(光明色调);[[永夜星都]]的壁画则以**深紫、普鲁士蓝、炭黑**为主色调,金色仅用于描绘被囚禁的光明粒子(即“[[光奴]]”)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**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** ### 6.1 幻想的艺术元素创作 - **黑日圣像**:结合[[摩尼教]]“夷数佛”形象与[[永夜星都]]的“双面神”。正面为闭目流泪的佛陀(悲叹光明),背面为睁眼狂笑的黑魔(欢庆永夜)。 - **磷光[[经卷]]**:经书不再依靠外光阅读,而是文字本身在黑暗中发光。只有在完全无光的环境下,教义才会显现,隐喻“真理只在黑暗中”。 ### 6.2 分析幻想元素的来源和演变 - **来源**:基于[[摩尼教]]“二宗三际”论。 - **演变**:初际(光暗分离)→中际(光暗混合)→后际(光暗重分)。光明终将战胜黑暗。 - **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中的异化**:[[会昌法难]]被解读为“光明已死”的神学证据。地底教团发展出“**逆向后际**”理论——既然光明无法净化世界,不如通过绝对的黑暗(永夜)来吞噬一切杂质,达成虚无的纯净。详见[[永夜救赎论]]。 ## 7. 参考文献 Boyce, M. (2001). *Zoroastrians: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*. Routledge. Gulácsi, Z. (2015). *Mani's pictures: The didactic images of the Manichaeans from Sasanian Mesopotamia to Uygur Central Asia and Tang-Dynasty China*. Brill. Lieu, S. N. C. (1992). *Manichaeism in the later Roman Empire and medieval China*. J.C.B. Mohr. Ma, X. (2011). Manichaeism in China. In *Encyclopedia of China* (Vol. Religion). China Encyclopedia Publishing House. Reischauer, E. O. (1955). *Ennin's travels in Tang China*. Ronald Press. Sundermann, W. (2020). Manichaeism in China. *Encyclopædia Iranica*. ## 9. 学术研究 [[摩尼教]]在中土的传播与异变,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宗教社会学样本,展示了外来宗教在面临政治高压与文化隔离时如何发生“病理性适应”。 首先,**二元论的激进化**是其在地底生存的必然逻辑。传统[[摩尼教]]的二元论带有强烈的伦理色彩(善恶对立),但在[[天龙山]]的地底封闭生态中,这种伦理对立被物理化为“地表(光/迫害者)”与“地底(暗/受难者)”的地缘政治冲突。[[永夜救赎论]]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性的神学建构,通过神圣化自身的苦难处境(黑暗),来消解被主流文明抛弃的焦虑。 其次,**符号系统的挪用与重构**体现了深度的涵化(Acculturation)与反涵化。教团一方面保留了[[佛教]]的词汇(如“佛”、“菩萨”)和[[道教]]的服饰,以维持某种形式的合法性外衣;另一方面,在核心仪式(如[[噬日礼]])中,却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亵渎性的改写。这种“伪装-颠覆”的双重结构,正是秘密会社(Secret Society)的典型特征。 最后,从**技术哲学**角度看,[[摩尼教]]对光影技术的痴迷(影戏、明镜、彩绘)在[[永夜星都]]演化为一种“视觉控制技术”。通过[[黑镜观星]]与[[人造星空]],教团不仅垄断了真理的解释权,更通过控制物理光线(可见度),实现了对信徒感官的绝对规训。这表明,在极端教权体制下,技术不再是启蒙的工具,而沦为制造“神圣幻觉”的机器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- [[永夜救赎论]] - [[永夜星都]] - 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 - [[星之塔]] - [[噬日礼]] - [[光暗二相合一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