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献目予暗]] (Offering Eyes to Darkness) ## 1. 概述 [[献目予暗]](Offering Eyes to Darkness),是[[永夜星都]]中一项核心的宗教仪式与成人礼。参与者在特定时间内(通常为三天至一周)自愿佩戴特制的“影丝”眼罩,完全剥夺视觉,仅靠听觉、触觉与嗅觉生活。这一仪式的核心神学逻辑是“弃伪存真”——教团认为,地底世界充满了[[伪光爬虫]]的诱惑与人造光源的欺骗,唯有关闭肉眼,才能开启“心眼(Mind's Eye)”,感知到[[不灭圣火]]的真实热度与世界的本质律动。这不仅是一种宗教虔诚的表达,也是地底生存技能的极端训练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仪式起源:强光创伤 根据史料推测,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**大迁徙时代**的“强光灾难”。当时地表的高强度辐射与核闪光导致大量幸存者失明或畏光。为了安抚这些受创者,第一代祭司将“黑暗”重新定义为“保护”而非“惩罚”,并模仿失明者的生活方式,创立了这一仪式。 ### 2.2 制度化演变 * **[[五代]]时期**:演变为选拔[[夜巡队]]精英的考核标准。只有在黑暗中能精准定位并击杀猎物的战士,才能获得晋升。 * **全盛时期**:成为全城公民的义务。年满14岁的少年必须完成“初次献目”,方可获得公民身份与独立配给卡。 ## 3. 仪式空间与流程 ### 3.1 仪式场所:[[回音祷告厅]] 仪式通常在[[回音祷告厅]]举行。这是一个特殊设计的声学空间,墙壁镶嵌着吸音的苔藓,地板则是传导震动的黑曜石。 ### 3.2 关键流程 1. **遮蔽**:由祭司为受礼者佩戴绣有[[永夜纹徽]]的黑色丝绸眼罩,并用特殊的绳结封死,仪式期间不得摘下。 2. **引导**:在“导盲僧”的牵引下,受礼者触摸圣火坛的边缘,感受温度的变化,建立新的空间坐标。 3. **独行**:受礼者被投放到复杂的迷宫巷道中,必须在限定时间内,仅凭嗅觉(寻找特定的香气)和听觉(风流动的声音)找到出口。 4. **复明**:仪式结束时,在微光环境中缓慢摘下眼罩,象征“重生”。 ## 4. 技法细节:感官剥夺技术 ### 4.1 影丝眼罩 这种眼罩并非普通的黑布,而是由**穴居黑蚕**吐的丝编织而成。 * **透气性**:极佳,防止眼部感染。 * **完全遮光**:多层编织结构,即使直视强光也无法穿透。 * **药物浸泡**:丝线经过镇静草药的熏蒸,佩戴后能降低眼球的微颤,帮助进入冥想状态。 ### 4.2 听觉增强训练 在仪式前,受礼者会服用少量的“聪耳汤”(含微量神经刺激素),暂时性地提高听觉敏感度,使其能听到心跳声与远处的水滴声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符号:被遮蔽的双眼 在[[永夜星都]]的壁画与雕塑中,“戴眼罩的人”是圣徒的标准形象。这与传统[[佛教]]造像中“半开半闭”的眼睛不同,这里强调的是**绝对的遮蔽**。它象征着对世俗表象的决绝拒绝(Refusal of the Spectacle)。 ### 5.2 视觉辩证法 这一形象包含着深刻的悖论:**为了看见(真理),必须先致盲**。在构图上,通常表现为人物的双眼被黑布覆盖,但眉心处却散发出一道强烈的金光(心眼的开启),形成黑与光的强烈对比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 * **灵视开启**:在幻想设定中,完成最高等级“[[献目予暗]]”仪式(持续49天)的苦行僧,将获得**“灵视(Spirit Vision)”**能力。他们摘下眼罩后,能直接看到生物的灵魂光辉与能量流动(Mana Flow)。 * **暗夜行者**:这是一个特殊职业分支。他们不需要光照,在完全黑暗中战斗力提升200%,且免疫所有基于视觉的幻术(如[[伪光爬虫]]的诱惑)。 ### 6.2 剧情钩子 * **被污染的眼罩**:一批新晋学徒在仪式中突然发疯。主角调查发现,提供的眼罩内侧被人涂抹了致幻毒菌,目的是制造混乱,掩盖一场针对[[大夜祭司]]的刺杀。 * **黑暗中的目击者**:一桩谋杀案发生在完全黑暗的仪式迷宫中。唯一的“目击者”是一位正在进行“[[献目予暗]]”的少女。她虽然没看到凶手的脸,但听到了凶手独特的骨骼摩擦声与特殊的体味。主角需要依靠她的感官线索破案。 ## 7. 参考文献 Turner, V. (1969). *The ritual process: Structure and anti-structure*.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. (关于阈限状态与仪式) Classen, C. (1993). *Worlds of sense: Exploring the senses in history and across cultures*. Routledge. (关于感官人类学) Pallasmaa, J. (2012). *The eyes of the skin: Architecture and the senses*. Wiley. (关于触觉与空间感知) ## 9. 学术研究 “[[献目予暗]]”的研究指向了**视觉中心主义的批判(Critique of Ocularcentrism)**与**身体政治(Body Politics)**。 首先,它是**反景观的抵抗策略**。居伊·德波(Guy Debord)指出,[[现代]]社会是景观的堆积,视觉是被资本与权力殖民最深的感官。[[永夜星都]]通过主动致盲,切断了景观的输入通道。这是一种激进的**感官禁欲主义(Sensory Asceticism)**,旨在从被图像轰炸的异化状态中夺回感知的主权。 其次,它构建了**基于脆弱性的伦理学**。在仪式中,受礼者变得极度脆弱,必须依赖他人的引导与环境的反馈。这打破了[[现代]]主体“独立、掌控”的幻觉,重建了人与人、人与环境之间**本体论层面的相互依存(Ontological Interdependence)**。 最后,它是**权力的内化机制**。福柯在《规训与惩罚》中讨论了全景敞视监狱(Panopticon),即“被看见”。而这里创造了一种**逆向全景敞视(Inverse Panopticon)**——通过“看不见”,主体被迫将监视的目光内化。在黑暗中,任何声响都可能是神或秘密警察的脚步,从而实现了比视觉监视更高效的自我规训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永夜星都]] * [[回音祷告厅]] * [[夜之炎]] * [[伪光爬虫]] * [[永夜纹徽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