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黑镜观星]] (Black Mirror Scrying) ## 1. 概述 [[黑镜观星]](Black Mirror Scrying),是[[永夜星都]]独有的天文学观测技术与公共教育仪式。由于深处地底无法直接观测星空,[[占星祭司]]利用精密打磨的[[黑曜石]]巨镜,捕捉并折射来自外界(通过通风井或潜望镜系统)的微弱光线,并结合数学推演,绘制出精确的星图。在“温柔治理”下,这一技术不再是制造神秘的巫术,而是**科学探索**与**命运思考**的结合,旨在教导市民在黑暗中仰望真理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技术演变 - **水镜期**:早期利用静止的深井水面观测天顶星象(坐井观天)。 - **石镜期**:[[唐代]][[工匠]]利用[[天龙山]]特产的优质黑曜石,发明了高精度的抛光技术,制成了反射率极高的“黑镜”。 - **光路系统**:[[工部]]建立了复杂的潜望镜光路系统(Periscope System),将地表星光引入地底深处的观测室。 ### 2.2 功能转型 - **旧功能**:占卜吉凶,服务于统治者的决策。 - **新功能**:制定历法(授时)、监测地质活动(通过引力潮汐)、以及作为[[人造星空]]的数据源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(如适用) > [!IMG] 视觉参考:黑曜石镜 > **参考文物**:约翰·迪伊(Dr. John Dee)的黑曜石魔镜(Aztec Obsidian Mirror)。 > 这面镜子原产于阿兹特克,后被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魔法师用于占卜(Scrying),是“黑镜观星”的完美原型。 > - [British Museum: Dr Dee's Mirror](https://www.britishmuseum.org/collection/object/E_Am1966-10-01-1) 在[[星之塔]]的[[基座]]遗址中,出土了多面[[唐代]]风格的[[铜镜]]与打磨过的黑曜石碎片。这些镜面经过了特殊的光学曲率处理(凹面镜),证明当时的[[工匠]]已经掌握了聚焦光线的技术。 ## 4. 技法细节(工艺类主题必备) ### 4.1 镜面制造工艺 1. **选材**:选用无瑕疵的“龙鳞黑曜石”。 2. **粗磨**:使用金刚砂进行初步定型。 3. **精磨**:由[[盲眼工匠]]凭借极致的手感进行手工研磨,误差控制在微米级。 4. **镀膜**: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银汞合金或云母油,增强对微弱星光的捕捉能力。 ### 4.2 观测方法 - **微光捕捉**:黑镜能过滤掉杂散光,使星点在深黑背景下更加清晰。 - **数据推演**:[[占星祭司]]结合《大衍历》与数术,通过星体位置计算时间、节气与地磁变化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符号解读 - **深渊之眼**:黑镜圆润、深邃的黑色表面,宛如一只巨大的眼睛。它既是向外观测的工具,也是向内反省的镜子。 - **倒影的辩证**:镜中的星空是倒置的。这象征着地底视角的独特性——虽然身体在地下,但精神可以通过理性(倒影)触达天空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**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** ### 6.1 幻想的艺术元素创作 - **灵能网络**:黑镜组成了城市的“千眼网”。它不仅观测星光,还能感知[[灵性森林]]与[[山海秘境]]的灵力流动,是城市的预警雷达。 - **跨界通讯**:通过特殊的频率震动黑镜,可以与远方的其他黑镜(甚至地表的盟友)进行超距通讯。 ### 6.2 分析幻想元素的来源和演变 - **来源**:古代水晶球占卜与光学暗室(Camera Obscura)原理。 - **演变**:从单纯的占卜工具演变为集天文观测、通讯与监控于一体的“魔法科技”装置。 ## 7. 参考文献 Foucault, M. (1963). *The birth of the clinic: An archaeology of medical perception*. Routledge. Needham, J. (1959). *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: Mathematics and the sciences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* (Vol. 3)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Sabra, A. I. (1989). *The optics of Ibn al-Haytham: Books I-III: On direct vision*. Warburg Institute. ## 9. 学术研究 [[黑镜观星]]的研究揭示了**科学与神圣性的融合**。 首先,它是**前[[现代]]的天体物理学**。黑镜技术展示了在没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,人类如何利用物理光学与数学构建精密的宇宙模型。这是一种**基于身体感知的科学(Embodied Science)**,观测者必须调整呼吸与姿态,与仪器合二为一。 其次,它体现了**知识的民主化尝试**。将神秘的占星术转化为公开的天文教育,是[[永夜星都]]“温柔治理”的重要一环。它试图通过共享知识(星空)来构建共享的身份认同,打破了祭司阶层对[[天命]]解释权的垄断。 最后,它是**作为精神修炼的观测**。在黑暗中注视微光,本身就是一种禅修。它训练了人的专注力、耐心与对超越性存在(Transcendence)的敬畏。在这里,科学观测与宗教体验达成了统一,正如尼采所言:“凝视深渊,深渊也在凝视你。”在[[永夜星都]],凝视深渊是为了看清真理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- [[永夜星都]] - [[星之塔]] - [[大夜祭司]] - [[工部]] - [[人造星空]] - [[盲眼工匠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