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“人面鸟”]] (Human-Face Bird)
## 1. 概述
[[“人面鸟”]](Human-Face Bird),又称“人首鸟身像”,是广泛存在于中国上古神话(如[[《山海经》]])及早期[[道教]]艺术中的神怪形象。代表神祇包括东方木神**句芒**、大海之神**禺强**以及西王母的使者**[[青鸟]]**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人面鸟是连接天(神域)与地(人界/浮空岛)的**信使**与**引路人**。它们翱翔在[[永恒黄昏的迷离感]]中,歌声能穿透迷雾,指引迷途的灵魂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典籍记载
* **《[[山海经]]·海外东经》**:“东方句芒,鸟身人面,乘两龙。”
* **《[[山海经]]·大荒北经》**:“北海之渚中,有神,人面鸟身……名曰禺强。”
* **[[道教]]画像砖**:汉代画像石中常出现人首鸟身的“羽人”(Immortals),象征飞升成仙。
### 2.2 考古发现
* **石家河文化**:玉人首鸟身像。
* **商周[[青铜器]]**:[[鸟纹]]与人面的结合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天空巢穴(Sky Nests)
人面鸟不居住在地面,而是在最高的浮空岩石尖端筑巢。
* **结构**:巢穴由云气凝结的晶体与神木枝条编织而成。
* **功能**:既是栖息地,也是**信息中转站**。[[上古先知]]留下的石板文书常被藏匿于此。
## 4. 技法细节:半人半兽的和谐
### 4.1 形态融合
* **面部**:保持人类面容的秀美与智慧感(不同于哈耳庇厄Harpy的狰狞)。额头通常长有羽冠或第三只眼。
* **躯干**:颈部以下平滑过渡为鸟身,羽毛覆盖全身。
* **翅膀**:宽大有力,羽色绚丽(五彩),模仿[[迦陵频伽]]或凤凰的配色。
### 4.2 飞行动态
* **滑翔**:利用[[浮空法域]]的气流进行长时间的静谧滑翔,象征自由。
* **悬停**:在传递神谕时,能像蜂鸟一样悬停在冒险者面前,直视对方眼睛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飞翔的渴望(The Desire for Flight)
人面鸟象征着人类摆脱重力束缚、追求精神自由的永恒渴望。它是**灵魂升华(Sublimation)**的视觉符号。
### 5.2 沟通者(Mediator)
作为半人半鸟,它处于人与兽、地与天之间。它是**沟通二元对立面的媒介**。在图像中,它常充当祭司与天神之间的传话者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
* **灵魂摆渡**:人面鸟是[[废弃天堂]]的守护者。当有外敌入侵(如[[暗夜僧兵]]),它们会发出刺耳的尖叫报警,并化身为俯冲轰炸机般的战斗单位。
* **记忆回声**:它们能模仿任何听到的声音(包括死者的遗言)。冒险者通过聆听鸟语,可以拼凑出千年前法域陨落时的历史片段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Birrell, A. (1999). *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*. Penguin Classics.
* Strassberg, R. E. (2002). *A Chinese bestiary: Strange creatures from the guideways through mountains and seas*.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* Loewe, M. (1979). *Ways to paradise: The Chinese quest for immortality*. Allen & Unwin.
## 9. 学术研究
人面鸟的形象探讨了**神话中的嵌合体(Chimera)与后人类想象**。这种跨物种的结合并非简单的拼凑,而是反映了古代先民对**“能力互补”**的向往——拥有人的智慧与鸟的飞行能力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人面鸟作为一种高等智慧生物,挑战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物种等级观。它们的存在提示了一种**跨物种共情(Trans-species Empathy)**的可能性,即智慧不一定必须禁锢在人形的躯壳中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浮空法域]]
* [[《山海经》]]
* [[迦陵频伽]]
* [[飞天]]
* [[鸟纹]]
* [[上古先知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