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“崇龙尚玉”]] (Revering the Dragon and Esteeming Jade)
## 1. 概述
[[“崇龙尚玉”]](Revering the Dragon and Esteeming Jade),是[[浮空法域]](特别是[[红山]]与[[良渚]]区域)的核心信仰信条。它概括了中华文明早期神权政治的两个支柱:**[[龙图腾]]**(权力的神性来源)与**玉礼器**(沟通神人的媒介)。在法域中,这一信条被物理化为一种**能量转化机制**——龙是能量源,玉是导体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考古背景
* **[[红山文化]]**:也是[[“崇龙尚玉”]]的典型代表,出土了大量[[玉龙]]。
* **儒家玉德**:[[孔子]]曰:“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。”玉被赋予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等道德含义。
### 2.2 礼制系统
《周礼》规定:“以玉作六器,以礼天地四方。”玉成为构建社会等级与宇宙秩序的基石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玉石之路(Jade Road)
连接各个浮空岛的不是桥梁,而是一条条半透明的**玉石光带**。
* **材质**:由和田玉、岫岩玉的灵质构成。
* **功能**:只有佩戴龙形玉佩的人才能在光带上行走,否则会跌落云海。
### 3.2 炼玉坊
位于法域地下的高温区。[[工匠]]们利用地火将普通岩石提炼成玉石(化石为玉)。这象征着**修行的过程**。
## 4. 技法细节:玉质渲染
### 4.1 温润感
在视觉表现上,玉不同于钻石的璀璨(火彩),它的美在于**内敛的温润**。
* **次表面散射(SSS)**:光线射入玉石内部后发生散射,使边缘呈现出半透明的胶质感。
### 4.2 [[龙纹]]雕刻
玉器上的[[龙纹]]通常采用**减地阳文**或**阴线刻**。在法域中,这些纹路是流动的光路,当注入法力时,[[龙纹]]会“活”过来,在玉璧表面游走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天圆地方
玉琮(外方内圆)与玉璧(圆形)是这一信条的标准器。它们构建了法域的时空坐标系。
### 5.2 通灵媒介
巫师手持[[玉龙]],通过玉的**振动频率**与神龙沟通。玉被视为**凝固的神谕**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
* **玉碎瓦全**:当法域面临毁灭性打击时,所有的玉礼器会同时碎裂,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护盾,保护核心区域。这叫“宁为玉碎”。
* **龙玉共生**:法域中的龙不是血肉之躯,而是**硅基生命**([[玉龙]])。它们以玉石为食,进化的终点是成为纯净的能量体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Rawson, J. (1995). *Chinese jade: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*. British Museum Press.
* Childs-Johnson, E. (1991). Jad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.
## 9. 学术研究
[[“崇龙尚玉”]]揭示了中国文明独特的**物质文化本体论**。在西方,黄金(象征太阳、不变、财富)是最高价值;在中国,玉(象征大地、温润、德行)是最高价值。[[浮空法域]]通过这一设定,构建了一个**温润的乌托邦**——力量(龙)不再是狂暴的,而是被德行(玉)所节制的。这是一种**审美政治化**的极致表现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浮空法域]]
* [[龙图腾]]
* [[玉龙]]
* [[良渚]]
* [[红山]]
* [[玉猪龙]]
* [[应龙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