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人面鱼]] (Human-Face Fish) ## 1. 概述 [[人面鱼]](Human-Face Fish),源自[[仰韶]]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盆上的经典纹饰,是新石器时代最神秘、最具代表性的图像之一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它并非简单的装饰,而是**“灵魂摆渡者”**(Psychopomp)。这些长着人脸的灵鱼游弋在云海与[[曼荼罗]]的间隙中,负责引导死者的亡魂回归[[信仰之核]]或前往[[壁画梦界]]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文物原件 * **[[人面鱼纹]]彩陶盆**:1955年出土于西安半坡。陶盆内壁绘有两个人面和两条鱼。人面呈圆形,头顶有三角形饰物(干栏式建筑或发髻),嘴角两侧各衔一条小鱼,耳部也有小鱼。 * **用途**:该陶盆是**瓮棺**的盖子,专门用于埋葬夭折的儿童。 ### 2.2 学术解读 * **图腾说**:半坡氏族的图腾是鱼。 * **生殖崇拜说**:鱼象征多产,人面口衔鱼象征祈求生殖繁衍。 * **巫师说**:人面是戴着鱼形面具的巫师,正在进行**请神**或**招魂**仪式。嘴角的鱼是[[法器]]或通灵的媒介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灵魂之池 在[[浮空法域]]的[[仰韶]]区域,有一片被称为“灵魂之池”的悬空水域。 * **生态**:池中游动着无数发光的[[人面鱼]]。每一条鱼都承载着一个逝去的记忆或灵魂。 * **仪式**:[[图腾祭司]]在此举行“放生礼”,将刻有死者名字的陶片投入池中,幻化为[[人面鱼]]。 ## 4. 技法细节:纹饰动态化 ### 4.1 图形解构 * **人面**:在动画中,人面表情应庄严肃穆,双眼微闭,呈现出一种**出神(Trance)**的状态。 * **组合**:人面与鱼身的结合应自然流畅。鱼身环绕人面游动,形成一个旋转的**太极**结构,象征生死的循环。 ### 4.2 视听通感 * **声音**:[[人面鱼]]游动时会发出类似陶埙(Xun)的低沉呜咽声,这是灵魂的低语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口衔鱼(Fish in Mouth) 这一母题在世界神话中并不罕见(如尤拿与鲸)。在[[仰韶]]图像中,它可能象征着**“气”的吞吐**或**语言的阻断**(死者不能言,以鱼封口)。在法域中,这意味着死者通过“鱼”的语言与生者沟通。 ### 5.2 几何化(Geometrization) [[人面鱼纹]]体现了高度的几何抽象能力(三角形、圆形、圆点)。这种抽象化是将**自然物符号化、神圣化**的过程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 * **梦境信使**:[[人面鱼]]能自由穿梭于现实([[浮空法域]])与梦境([[壁画梦界]])之间。主角可以通过捕捉特定的[[人面鱼]],读取其中存储的古代信息(如[[废弃天堂]]毁灭的真相)。 * **寄生护甲**:一种黑暗变体是“噬魂鱼”。它们会附着在冒险者的脸上,像面具一样控制宿主,将其转化为傀儡(对应瓮棺盖的功能——封印)。 ## 7. 参考文献 * Rawson, J. (1980). *Ancient China: Art and archaeology*.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. * Chang, K. C. (1983). *Art, myth, and ritual: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*.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 * Liu, L., & Chen, X. (2012). *The archaeology of China: From the late Paleolithic to the early Bronze Age*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## 9. 学术研究 [[人面鱼纹]]的研究触及了**死亡人类学(Anthropology of Death)**的核心。作为瓮棺葬具的一部分,它是生者为死者(特别是夭折儿童)构建的**本体论护盾**。将人面与鱼结合,可能意在赋予死者“水生”的能力,使其能在地下的黄泉(水世界)中生存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这一概念被升华为“以鱼身为舟,渡灵魂之海”,展现了中华先民对死亡一种**既恐惧又温柔**的想象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浮空法域]] * [[仰韶]] * [[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]] * [[人面蛙]] * [[鸟纹]] * [[壁画梦界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