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仰韶文化]] (Yangshao Culture)
## 1. 概述
[[仰韶文化]] (Yangshao Culture),距今约7000-5000年,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巅峰,被誉为**“华夏之根”**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[[仰韶]]区域展现为一个色彩斑斓的**“彩陶世界”**。这里的山川、河流、房屋都覆盖着流动的红黑纹饰。它是法域中最具生活气息与艺术活力的区域,也是[[人面鱼]]与[[鸟纹]]图腾的起源地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发现与分期
* **安特生**: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[[仰韶]]村首次发现。
* **半坡类型**(早):以鱼纹、人面纹为代表。
* **庙底沟类型**(中):以花卉纹(旋风纹)为代表。影响范围最广,形成了“早期中国”的文化圈。
### 2.2 社会形态
* **母系氏族**:普遍认为[[仰韶]]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期(虽然晚期可能向父系过渡)。
* **大房子**:聚落中心的公屋,象征集体权力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半坡聚落 (Banpo Settlement)
法域完美复原了半坡环壕聚落。
* **大围沟**:深宽各6米的防御沟,保护着居住区。在法域中,沟里流淌着发光的**灵液**。
* **半地穴房屋**: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,冬暖夏凉。屋顶绘有太阳纹。
### 3.2 陶工圣殿
供奉陶祖的神殿。
* **窑火**:殿内燃烧着永恒的窑火。[[工匠]]在这里烧制[[法器]]。
* **彩陶墙**:墙壁由无数彩陶片拼贴而成,记录着[[仰韶]]的历史。
## 4. 技法细节:彩陶艺术
### 4.1 绘彩
* **黑红双色**:[[仰韶]]彩陶以红地黑彩为主(也有白衣)。这种高对比度的配色在法域中具有**视觉震慑力**,能驱散迷雾。
* **流动线条**:纹饰多为弧线、三角、圆点,充满动感。
### 4.2 纹饰演变
* **写实到抽象**:从具体的鱼,变成抽象的几何鱼纹。这象征着**思维的抽象化**。在法域中,越抽象的纹饰,蕴含的法力越强(因为更接近“道”)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鱼(Fish)
生殖与再生的象征。鱼腹多子,且生活在水中(未知/死亡领域)。[[人面鱼纹]]象征巫师与鱼灵的结合。
### 5.2 鸟与日(Bird and Sun)
庙底沟的[[鸟纹]]与太阳纹。鸟是太阳的载体(金乌)。这代表了对天空与光明的向往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
* **图腾战争**:[[仰韶]]区域的“鱼部”(半坡)与“鸟部”(庙底沟)曾发生过图腾战争。后来两者融合,形成了早期的龙(蛇身鸟爪)。
* **瓮棺转生**:夭折的儿童葬在瓮棺中,灵魂会被封印保护。玩家可以与这些**瓮棺灵(Urn Spirits)**交流,获得童真的指引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Andersson, J. G. (1923). *An early Chinese culture*.
* Chang, K. C. (1986). *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*.
* Liu, L. (2004). *The Chinese Neolithic*.
## 9. 学术研究
[[仰韶]]彩陶不仅是实用器皿,更是**史前社会的“图像语言”**。在文字诞生前,纹饰承担了记录神话、族徽识别、宗教祭祀的功能。苏秉琦先生称其为“无字天书”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解读这些纹饰是解开上古谜题的关键。这提示我们关注**视觉文化(Visual Culture)**在文明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浮空法域]]
* [[仰韶]]
* [[人面鱼]]
* [[人面鱼纹]]
* [[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]]
* [[鸟纹]]
* [[大农立世]]
## 10. 学术图片索引
> 提示:以下链接指向维基共享资源(Wikimedia Commons)的学术级无水印图库。
* **仰韶彩陶 (Yangshao Painted Pottery)**: [维基共享资源:仰韶文化陶器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Pottery_of_Yangshao_culture)
* **半坡遗址 (Banpo Site)**: [维基共享资源:半坡遗址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Banpo_site)
* **人面鱼纹盆**: [维基共享资源:人面鱼纹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Human-fish_patterns_in_Yangshao_potter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