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印度佛教]] (Indian Buddhism)
## 1. 概述
[[印度佛教]] (Indian Buddhism),是[[佛教]]的源头,涵盖了从原始[[佛教]]、部派[[佛教]]到大乘、密乘的漫长演变。在[[浮空法域]]中,它代表了**原教旨主义与哲学思辨**。这里保留着最古老的梵文贝叶经,以及最严苛的瑜伽修行法门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发展阶段
* **原始[[佛教]]**:佛陀在世及[[涅槃]]后一百年。
* **部派[[佛教]]**: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,形成二十部派。
* **大乘[[佛教]]**:公元1世纪兴起,强调普渡众生(般若、[[中观]]、唯识)。
* **密教(金刚乘)**:7世纪兴起,重视仪轨、咒语与[[曼荼罗]]。
### 2.2 阿育王弘法
公元前3世纪,阿育王将[[佛教]]推向全印度乃至世界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桑奇大塔(Sanchi Stupa)
法域中复制了桑奇大塔的结构。
* **覆钵式**:半球形的塔身象征宇宙卵。
* **栏楯(Vedika)**:塔周围的石栏杆,刻满了本生故事。它是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界标。
### 3.2 那烂陀寺(Nalanda)
古代世界的最高学府。法域中的那烂陀是一座**空中学院**,拥有数万名辩经僧(Scholar-monks)。
## 4. 技法细节:犍陀罗与马图拉
### 4.1 希腊化影响(犍陀罗)
早期的佛像带有明显的希腊风格(波浪发、高鼻深目、衣褶厚重)。
* **阿波罗式**:法域西区的佛像更像阿波罗,象征着理性的光辉。
### 4.2 印度本土风格(马图拉)
肉体感强,薄衣透体,充满生命力。
* **以肉身证道**:法域南区的佛像强调身体的健美,象征着瑜伽的力量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法轮(Dharmachakra)
法轮常转。象征教义的传播和真理的永恒。
* **武器化**:在法域中,法轮是一种**切割力场**,能切断烦恼(和敌人的装甲)。
### 5.2 菩提树与足迹
早期[[佛教]]不立像,用菩提树、足迹、空座象征佛陀。这种**缺席的在场**在法域中被用来表现高维生物的不可见性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结合[[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]]
* **龙树(Nagarjuna)与龙宫**:大乘[[中观]]派祖师龙树传说入龙宫取经。在法域中,这被解释为他潜入了**深海数据中心(龙宫)**,下载了被封存的高级算法(大乘经)。
* **因明逻辑**:[[印度佛教]]的逻辑学(因明)被转化为**黑客攻击代码**。通过逻辑悖论攻击敌人的AI核心,使其死机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Warder, A. K. (2000). *Indian Buddhism*. Motilal Banarsidass.
* Conze, E. (1951). *Buddhism: Its essence and development*.
## 9. 学术研究
[[印度佛教]]展现了人类思想史上**最精密的心理学与认识论体系**。[[唯识宗]](Yogacara)提出的“万法唯识”与[[现代]]的**模拟理论(Simulation Theory)**不谋而合——世界是由意识构建的。[[浮空法域]]利用这一理论,构建了一个**可编程的现实**——只要修证到足够高的果位(权限),就能修改世界的参数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浮空法域]]
* [[释迦]]
* [[佛教]]
* [[曼荼罗]]
* [[天龙山石窟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