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万物有灵]] (Animism): 关系本体论与新[[泛灵论]]的伦理实践

## 1. 概述
[[万物有灵]](Animism)是[[灵性森林]]教派的基础世界观。不同于泰勒(Tylor)早期将其定义为“原始宗教的错误认识”,本研究采用格雷厄姆·哈维(Graham Harvey)的“新[[泛灵论]]”(New Animism)视角,将其理解为一种“关系本体论”:人不是世界的中心,而只是无数有位格(Personhood)的非人类存在(树、石、风、兽)组成的社群中的一员。
## 2. 人类学与哲学调研
### 2.1 什么是“人”?
* **位格的扩展:** 在许多原住民文化(如奥吉布瓦人)中,“人”不仅指人类,也包括“岩石人”、“雷电人”。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“人”的标准不是生物学属性,而是它是否能建立关系(Relationality)。
* **主体的互视:** 维韦罗斯·德·卡斯特罗(Viveiros de Castro)提出“视角主义”(Perspectivism):美洲虎看自己是人,看人类是猎物(野猪)。[[万物有灵]]意味着承认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主体视角(Bird-David, 1999)。
### 2.2 礼节与外交
* **作为外交的巫术:** 既然万物皆有灵,那么砍树、狩猎就不是索取资源,而是与其灵魂进行谈判。[[萨满]]就是这种跨物种外交官,负责平息被杀者的怨气,维持互惠关系。
## 3. 幻想元素结合:[[天龙山]]编年史的“社交网络”
### 3.1 灵性沟通
* **万物语:** [[灵性森林]]的信徒从小学习识别自然界的“语言”——风的转向是警告,鸟的惊飞是情报。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“意图”(Intentionality)的世界里,没有任何东西是死物。
* **物品的复仇:** 在[[天龙山]]传说中,被虐待的工具(如生锈的刀剑)会产生“付丧神”(Tsukumogami)般的怨灵,反噬主人。因此,[[看林人]]极其爱惜自己的装备,常对其说话、供奉。
### 3.2 政治后果
* **反工业化:** 由于认为矿石也有灵魂,[[灵性森林]]严禁大规模开矿和冶炼。这导致其科技水平看似落后(石器、木器为主),但在魔法与生态技术上却极度发达。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纯粹是基于伦理考量。
## 4. 参考文献
* Bird-David, N. (1999). "Animism" Revisited: Personhood, Environment, and Relational Epistemology. *Current Anthropology*.
* Harvey, G. (2005). *Animism: Respecting the Living World*. Hurst.
* Viveiros de Castro, E. (1998). Cosmological Deixis and Amerindian Perspectivism. *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*.
## 6. 博士级学术分析:本体论的无政府主义
[[万物有灵]]论本质上是一种“本体论的无政府主义”(Ontological Anarchism)。它拒绝承认有一个超越一切的上帝或统治者,也不承认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权。在这个世界里,一切众生[[平等]],权威来自于协商而非强制。这种思想使得[[灵性森林]]成为[[天龙山]]七大地域中最难被征服的区域——因为征服者面对的不是一支军队,而是一个由愤怒的石头、树木和河流组成的起义联盟。
## 5. 知识库链接
* [[灵性森林]]
* [[神木神识]]
* [[萨满图腾]]
* [[圣树祭礼]]
* [[白狐]]
* [[泛灵论]]